唐雲獲得首功,而且是斬殺張梁的大功勞,也算是志得意滿,單單這一個功勞,只需要運作得當,有大將軍府作為靠山,搏一搏濟南郡太守的位置,便已足夠。
也不枉他拼命廝殺!
只是這次建功,麾下的五千兵馬,折損過半,只剩下兩千多兵馬,讓唐雲不得不感嘆,一將功成萬骨枯!
作為一個穿越多年的穿越客,他早已習慣了古代人對生命的漠視。
在這個東漢末年,便是如此,餓死之人比比皆是,世人早已習慣,更何況本就是號稱生命收割機器的戰場之上。
便是唐雲麾下的唐家將們,以及從戰場上生存下來計程車兵們,也沒有過多的感慨,這是他們的使命,上戰場之前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唐雲能做的,也只有回到濟南郡,多加撫卹這些陣亡士兵的家人。
而這場戰役的勝利,也徹底改變了冀州一帶,漢軍與黃巾軍兩者間的局勢。
張角率領四五萬的殘軍,龜縮廣宗城,不敢外出。
盧植則派出麾下的騎兵部隊,肅清冀州境內,尤其是廣宗城周圍的黃巾餘黨,以達到將廣宗城徹底包圍的局勢。
另一方面,則嚴防曲陽一帶的黃巾軍來襲。
曲陽城中,可是還有著‘地公將軍’張寶的一路黃巾軍,人數眾多,正在與鉅鹿太守郭典作戰。
同時,盧植又下令,徵調攻城器械,準備一鼓作氣,攻下廣宗城!
唐雲卻知道,這廣宗城並不是那麼好攻打的,那張角怎麼說也還有四五萬的兵馬,而且都是青壯年,一個個又都是有信仰的黃巾士兵。
有張角這個移動的“信仰”存在,率領著數萬兵馬守住城池,還是可以做到的。
若非歷史上,張角在九月份左右病死,黃巾起義也不會在張角病死後,短短兩個月就被鎮壓下去。
若是張角未死,以這廣宗城為根基,又有天下各地的黃巾餘黨,遙遙呼應,短時間內根本難以消滅。
甚至達到與大漢朝廷南北對抗、南北而制的局面,也未可知。
要知道即便張角死後,黃巾起義雖然短時間內被鎮壓下去,但隨後,還有更多的黃巾餘黨,在各地作亂。
號稱百萬的黑山軍與同樣號稱百萬的青州黃巾,以及白波、黃龍、左校、青牛角、五鹿、劉石、白饒、司隸、羅市、楊鳳、於毒、浮雲、李大目、大洪等等等等。
勢力大的有幾萬黃巾,勢力小的也有六七千人,簡直多不勝數。
後來甚至還有再度發動黃巾起義的!
可見黃巾餘黨的力度之大,若是張角不死,雖不至於推翻大漢朝廷,卻還是可以與大漢朝廷對抗的。
只可惜,張角死的太早了。
但張角的“功勞”,也是不可磨滅。
黃巾起義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儘快平定戰事,朝廷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起義的浪潮,無法快速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危機。
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朝廷,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官員,藉著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擁有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更為三國分立種下遠因。
唐雲,自然也是這具有野心的將領官員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