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不斷爭論,論榜變得格外熱鬧。
方運好像絲毫沒有被這件事影響,在董文叢處理完此事後,再也沒提過這事,而是按部就班開始整頓吏治。
接著嚴打的東風,方運的權威深入人心,整頓吏治並沒有阻撓。
方運之前曾整頓文風,要求象州文書精簡準確,使用易用的俗體字,拋棄之前的大鳴大放,這個過程非常順利。
而現在,方運開始整頓奢靡之風,並且列出一些條非常嚴格的規矩。
比如,官員可以參與文會,但從文會上獲得任何超過十兩白銀的獎勵,要麼退還,要麼充公。
同時,要求所有由官府舉辦的文會從簡,除了較大的節日和約定俗成的文會,其餘文會皆不得以官府的名義舉辦。不同的文會有不同的規模,每種規模的文會的花費都明確列出,絕對不能超支超標。
除此之外,還要求各衙門節省支出,不得浪費。
各朝各代都有整頓吏治之事發生,所以象州的官吏並不感到多麼害怕,和以前一樣,表面上響應方運號召,背地裡和之前毫無區別。
十月十四,一個訊息在象州各衙門爆炸般地傳播,名谷縣的縣令沒有上報州衙便私下以官府的名義舉辦文會,並且在文會上吃喝玩樂,放浪形骸,已經被總督府的人帶走,接受調查。
象州眾官人心惶惶,不知道方運這次要做什麼。
十月十六,總督府的公文正式下發,披露名谷縣令的種種劣跡,並已經送交京城查辦。公文中雖然不可能宣佈判決結果,但卻有影響惡劣、罪行重大、頂風作案等字樣,所有人都知道名谷縣令完了。
名谷縣令是進士出身,只要沒有犯下大罪,最多也只是調往戰場與妖蠻作戰而已,但是,一旦被定罪,也就意味著永遠無法再在景國為官。
名谷縣令恰恰是雜家之人,甚至可以說,他要麼叛國去慶國,要麼放棄雜家聖道,否則永生也無法突破成為翰林。
這已經是對進士最嚴苛的懲罰,再嚴重一步,就是剝奪文位。
名谷縣令一事震驚各地,眾人這才知道,方運這是動真格的。
方運開始拿象州官員立威
許多官吏立刻收手,一部分膽小的官吏每天衙門和家裡兩點一線,回絕所有應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