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是這般”慶君如同受傷的小獸在自己的傷口,身體輕輕顫抖,面色慘白,如同大病未愈。
“陛下”
“慶君”
眾多慶官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怕慶君被嚇破膽,露出醜相,成為人族笑柄。
但是,慶君輕輕擺手,只是低著頭。
慶官鬆了口氣,看來慶君雖然難過,但心志並沒有潰散,不會對他或慶國造成嚴重的後果。
慶君乃是文會現場地位最高的人之一,許多人都看到他這副樣子。
突然有人大喊:“不對啊若方運就是張龍象,為何會寫出那首那是求官求攀附的干謁詩啊”
於是,許多人回憶之前那首詩,在顏域空等人的鄰桌,有人當場揮毫潑墨書寫完畢。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諸位,這首詩在下未記錯一字。前四句只是寫洞庭湖景,並無任何隱喻,但這後四句卻不一樣。欲濟無舟楫,難道表示表示想入朝做官嗎端居恥聖明,不是吹捧慶君同時為自己沒能為慶國效力而感到羞愧嗎坐觀垂釣者,不是指看著慶國眾官嗎徒有羨魚情,不是隻能羨慕別人在聖元大陸主政一方或縱橫捭闔嗎”
“這話,或許是方運為了迷惑慶君。”
“就算是迷惑方運,作這首詩,也太過於謙卑了。當然,若從兵家、雜家或縱橫家的角度看待,方虛聖做得沒錯,但以我等俗人的眼光看待,卻過於不妥了。”
“不,你們仔細翻論榜,在這首詩的下面,有人懷疑,這首詩是反諷”李繁銘立刻開始幫方運化解。
“哦論榜之上這首詩下面有數十萬回覆,那人可有證據”
李繁銘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微笑道:“當時就有人懷疑,張龍象在諷刺慶君他重點指出端居恥聖明這句。諸位也知道,聖字雖然有多重字意,但任何讀書人正式用到的時候,都會格外注意。那人只說了一句,就讓人無法反駁,慶君治下的慶國,配稱聖明嗎”
一人卻道:“為何不能反駁這聖明本就可以稱讚帝王,是阿諛奉承之詞。”
“不不不,當時那人的看法是,張龍象的身份獨特,即便想找慶國求官,也不可能真的用這等低三下四的語句,所以,他認為聖明兩字是反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