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由測距的工家讀書人憑藉魯班尺測量風速、距離、妖蠻移動速度等各項資料,然後經過計算,得出結果告訴一位傳令的進士將軍。
隨後,由傳令將軍下達射擊命令,讓五萬大軍分成三支大隊射擊。
在這位傳令將軍的命令下,五萬大軍形成近乎完美的三輪射,就見珠江軍的箭矢連綿不斷飛出城牆,落在四里外的妖蠻之中。
不過,各支隊伍中定然有一些小瑕疵,這需要將校指出調整,讓整支大軍的攻擊更加流暢。
最前方的讀書人開始紙上談兵,喚出戰詩兵將。
很快,大量的戰詩兵將出現在城牆與文界士兵之間,戰詩兵將的數量極多,陣形密集,把空白的地方填滿。
這些戰詩兵將一半手持近戰武器,一半手持弓弩,而那些手持弓弩的戰詩兵將在讀書人的控制下,配合傳令將軍的節奏,進行三輪射。
而且,這些戰詩兵將也同樣進行交叉射擊。
戰詩兵將的攻擊距離短,而文界弓弩兵的攻擊距離遠,兩支大軍相互配合,對前方的妖蠻進行強大的火力壓制。
方運從高空掃視前方,輕輕搖了搖頭。
其他各軍將領的兵法並不弱,但在細處卻有許多不足。
在這種純粹防守利用遠端射擊殺傷的階段,大量的兵法毫無用處,所以只有在細節方面深入研究,才能夠最大程度殺傷敵人。
那麼,射擊的角度、方式、時機等等這些方面都是重中之重。
方運知道兵家讀書人並非無能,而是大多數人都把時間花在戰詩詞、兵書或聖道之上,很少人會研究這種對自身聖道或兵書毫無作用的具體戰鬥方式。
方運至今沒有出手,可其餘各軍的大學士或翰林已經想盡辦法使用戰詩詞或兵法增強各自的大軍。
從高空看去,城外的妖蠻隊形有了變化。
從第一到第二十城段,大多數妖蠻都在三四里的距離被射殺,無法衝到城牆一里內,就算有零星的妖帥衝到城牆下,也會被迅速殺死。
從第二十城段開始,有許多妖蠻接近城牆,都遭到上方戰詩兵將的猛烈攻擊,導致無法攀爬。
最後十四個城段由文界大軍負責,許多妖蠻已經開始攀爬城牆
但是,唯獨珠江軍防守的城段幾乎和第一到二十城段差不多,跟文界城段格格不入。
從妖蠻城的方向看向兩界山,妖蠻在文界軍城段前形成了一個“凹”字形,無論如何衝殺,珠江軍前方的妖蠻始終無法衝破箭雨的壓制。
很快,各軍大學士發現珠江軍的與眾不同。
文界司的大司正親自聯絡方運,希望方運公佈具體的練兵之法和戰術體系,並說明一旦在人族運用,不僅會給珠江軍軍功,還會給予他軍功。
方運準備多時,直接把吞海貝中的文書用官印複製下來,傳書給對方。
隨後,方運看向左側的祺山軍。
祺山侯苟葆正望著珠江軍前方的妖蠻發愣,面色鐵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