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了崇文院的大門,方運收到武國翰林楊玄統的傳書。
方運看完傳書,立刻聯絡孔德論與敖煌,用自己在龍城廢墟得到的大量神物換取兩滴大聖之血,然後回了一趟景國,又返回聖院。
做了如此大的交易,方運好似只是吃了一頓飯,並無任何異常,繼續前往聖地。
不多時,方運抵達聖院著名的聖地之一,憂患谷。
這座聖地與翰林殿非常相似,只是一座普通的大殿,由兩個東聖閣的人看守。
宗家的兩個守門進士看到方運來了,立刻行禮問候,一句話都不多說。
方運邁步進入大殿,隨後天旋地轉,一眨眼,方運看到自己來到一座山谷之中。
兩座山峰分別立在兩側,前方百丈外就是山谷盡頭,看不見盡頭有什麼。
在左側的山峰上,刻著一篇短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方運恭恭敬敬向這些文字作揖。
孟子成亞聖後,便根據中這篇文章的核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自己的文界創造了一座“憂患谷”,用來磨礪後輩。
聖隕前,孟子將聖院與憂患谷連通,允許讀書人進入,成為人族修習聖地之一。
在前方,站立著一位面無表情的老者。
老者看著方運,不疾不徐問:“何為憂患”
方運沒有立即回答,很快意識到,這裡是聖地,不是普通的地方,自己絕不能用別人的理解或者那些老生常談來作答,必須要用自己的認知來對答。
思索片刻,方運道:“得不到即憂患。”
這個回答很簡單,卻又很不簡單。
那老者輕輕點頭,又問:“何為安樂”
“知足即安樂。”方運回答。
老者再次點頭,問:“你可進第一谷的舜谷,欲得幾重憂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