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的門大開,就見一箇中年進士揹著老人跑到馬車,身邊還跟著一個醫家進士。胸前懸浮著一本醫書,散發著淡淡的光芒。籠罩那昏迷的老人。三四個年輕人跟著一起上車。
馬車疾馳,奔向聖院。
一個年輕人道:“唉,都是方運搞的鬼,早不開晚不開,偏偏今天開醫道文會。”
那中年進士呵斥道:“聖道之爭是宗家與方運的事,你們這些年輕人少攙和,別被人當槍使。宗聖雖是雜家的聖人,我們理當聲援,但方運難道是人族之敵讀了這麼多年書,一點分寸不懂”
幾個年輕人低下頭,一句話也不說。
一行人匆匆來到倒峰山下,亮出世家的身份,說明來意後,幾個人便乘坐機關梯直達山頂聖院,在聖院知客的帶領下,快速來到醫殿。
醫殿乃是一片建築群,由三座大殿、一座廣場和各種偏殿院落組成,平日裡大門前至少有兩位醫家秀才值守,負責接待來客,但今日,在朦朧的夜色下,醫殿大門大開,門口卻沒有一人。
呂家人和聖院知客相互看了看,那知客朗聲道:“呂聖世家之人前來求醫,還望醫殿慈悲。”
呂家人頓時感激地望著那知客。
知客連續重複兩次,都沒有得到應聲,皺眉道:“醫殿只有幾處地方不能亂進,這醫殿廣場還是可以進的,走,我們進去,打探一下。”
一行人進了醫殿,從廣場的右側行走,旁邊的偏房本應該有人,知客帶著他們慢慢找,找了七八間房,沒見到一個人,而且一些房間內的文書凌亂,筆頭的墨跡未乾,似是事發突然走了個一乾二淨。
呂家進士道:“會不會發生了什麼大事”
舉人知客面色微變,這裡可是聖院,整個醫殿的集體失蹤那是多大的事情
他急忙拿出官印傳書給東聖閣,很快,那舉人知客無奈笑道:“寧安的革新之聲傳到醫殿,別說聖院,連整座孔城翰林或之上的醫家人都被接到聖院,然後利用文界挪移到景國京城,再前往寧安縣。”
幫助治病的醫家進士驚道:“革新之聲方運的醫道文會上出了革新之聲”
“東聖閣的訊息錯不了,否則醫殿不會傾巢而出。”舉人知客道。
“我沒能參與真是可惜了,不過日後再學也無妨。既然出了革新之聲,那方虛聖醫務一科的甲等十拿九穩了。”
一個呂家年輕人愁眉苦臉道:“他方運開醫道文會,咱們呂家人的病沒人治,方運真是半點不饒過咱們雜家啊。”
“是啊,什麼時候開不好,非得今天開”
“我是不想怨方運,可總不能怨別人吧”
那中年進士愣了許久,輕嘆一聲,道:“逼方運今日開醫道文會的,怕正是咱們雜家啊。罷了,等醫道文會結束再救治老爺子吧。”
那些呂家的年輕人一臉迷茫。
不多時,一艘空行樓船出現在寧安縣上空、縣文院門外。
就見一大批醫殿和孔城讀書人呼啦啦下船,足足過千,在四位大儒的帶領下進入縣文院。
方運與其餘人起身迎接,寒暄之後才知道連醫殿看門的醫家秀才都來了,醫殿都空了,哭笑不得。
醫殿五位大儒盡數到齊,堪稱醫家百年最盛大的文會。
隨後方運得知,張仲景世家和華佗世家的人已經透過文界直抵京城,也用空行樓船向這裡趕,還搭載了其他各國的醫家人。
空行樓船可是半聖親筆以聖頁書寫而成,用一張就少一張,價值連城,但為了此次醫道文會,這些世家一點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