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運原本打定主意,整個四月不再爭什麼,無論做事還是做人都要低調下來,也不準備進行什麼革新,要穩固自己的才氣,避免才氣增長太快而導致根基不穩。
只不過天不遂人願,前往密州赴任的官員會在四月初一的當天抵達寧安縣,舉辦一場小型文會,祝賀方運在寧安縣站穩,也感謝方運幫他們奪下官位。
方運掐準了時間,在眾多官員到來的前一刻,率領寧安縣官吏抵達南城門口,進入驛站涼亭等待。
驛站涼亭內的石桌很大,石桌邊共有八個位子,但只有方運和敖煌坐在其上,其他官員都亭外站立陪著。
在遠離涼亭的地方,還有一部分官員,那些官員都是北芒將軍丁豪盛或轉運司司正耿戈的下屬,冷眼旁觀涼亭中的方運。他們不想與方運親近,但卻不能不迎接密州現在的都督和州牧。
涼亭內,驛站的吏員小心地陪在一旁端茶倒水,方運一邊喝茶,一邊望著周邊的景色。
四月的寧安完全擺脫了春寒,迎來初夏,遙遙望去,農田連成一片,綠意盎然,與遠山的青黛形成天地間最美的色彩。
在農田之上,則有一片直徑一里的浮雲,浮雲之上有一座完全由雲朵組成的九層樓,農家人正在雲樓中忙忙碌碌。
那裡決定人族未來吃什麼。
方運笑了笑,收回目光,望向眾多官員即將前來的南方。
街道兩邊的柳樹長勢喜人,條條柳枝如珠簾垂下,密密麻麻組成綠色的帳幔,白色的柳絮漫天飛舞,彷彿在告訴眾人夏天已經來臨。
方運又掃了一眼歸寧安縣管轄的官吏,自從醫道文會之後,所有人都老老實實。
寧安縣是大縣,不僅有讀書人在本地做官,也有許多人在景國各州以及京城任職。
醫道文會之後,和少數人猜測的一樣,因為兩個孫兒的死亡,柳山已經格外不喜寧安縣官員,凡是出身寧安縣的各地官員,在官員大調整中無一例外,全部被調離重要衙門,被邊緣化。
柳山已經徹底放棄了寧安縣的官吏,為了方運,太后和文相也徹底放棄。
而就在幾個月前,寧安縣官吏們還妄圖靠著左相獲得提拔。
許多寧安縣籍的官吏無法承受巨大的反差,多個童生和秀才的文宮開裂,甚至有兩位舉人文膽破碎,真正的嚇破了膽。
在這些天裡,數不清的寧安縣官吏被他們的妻妾長輩指責。
許多官員稱此次事件為寧安之禍。
寧安之禍的訊息傳遍景國後,想投靠左相的人越來越少,想在方運手下當官的人卻越來越多。
現在,寧安縣的官吏們已經沒了靠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個個如履薄冰,在方運面前乖得跟孫子似的,用起來比私兵幕僚還順手。
大部分人不敢投靠方運,且不說方運眼界高,單說之前所作所為就讓他們無顏面對,只希望盡心盡力為方運做事,等他離開寧安縣的時候不追究他們的責任。
不多時,一支長長的車隊駛來,到了近處慢慢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