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司不僅下轄數十萬民夫或輔兵,在寧安縣當地就有六千戰兵,是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
寧安縣歸青烏府管轄,之前寧安縣的守衛主要由青烏府的府軍負責,而現在,鷹揚軍北字軍中的“北芒軍”已經徹底接管寧安縣的城防。
北芒軍是除了轉運司之外第二大勢力。
第三大勢力,便是寧安商行。
這是一個由本地豪強聯手建立的龐大商業組織,而這個商行的創始者,便是景國的多家開國豪門,他們雖然不是半聖世家,但祖上都是跟著景國太祖流血流汗的大將,所以哪怕半聖世家也不會插手寧安的商貿。
寧安商行已經滲透到寧安縣的方方面面。
第四大勢力,是寧安縣的官吏。
這些官吏大都與當地名門望族通婚,盤根錯節,在寧安縣經營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看似品級不大,但卻直接負責寧安縣的各項細節,若縣令失去他們,幾乎與盲人無異。
四大勢力,幾乎全面倒向左相!
幸運的是,方運暗中得到陳家、張衡世家等幫助,憑藉世家的強大力量,已經得到極少數官吏的效忠,不至於讓他在寧安縣兩眼一抹黑。
不僅如此,太后把景**情部門中有關寧安的資料交給方運。
即使這樣,也不過是讓方運由零變成一,離一百還有遙遠的距離。
在殿試中,別人雖然會稱呼方運為虛聖,但卻不能行使虛聖的任何權力,方運只能當自己是普通的縣令,沒有任何特權。
方運唯一能依仗的除了自己,就是私軍。
有兩千多私軍在,方運相信四大勢力不會亂來。
但是,四大勢力若要折騰一個縣令,也不需要亂來。
這寧安縣,便是龍潭虎穴。
方運抬頭看了看天色,明明一片晴朗,卻像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方運俯視下方的三里亭。
寧安縣是北邊重鎮,根本沒有十里亭,最遠處也只有三里亭。
官員站在三里亭前,而從三里亭到寧安縣的道路由州軍全部封鎖,兩側刀槍林立,氣勢沖天。大量的寧安縣居民擠在城門後的大街上,方運甚至能看清他們或喜悅或好奇的表情。
空行樓船落地,停穩。
一身白衣的年輕人站在船梯上,眉目清秀,看似不過二十,但是目光深邃,神態穩如老書生,他目光掃視,如君王巡察,大儒駕臨。
“恭迎方虛聖!”
下方之人,無論是與左相有姻親的三品翰林,還是北芒軍正四品的北芒將軍,無論是崔聖世家的女婿,還是盤踞寧安縣百餘年的名門官吏,全都恭恭敬敬地低頭作揖,沒有絲毫的應付,反而生怕禮節不周。
方運望著他們。
他們無一人收手抬頭,就那麼揖著,用餘光看著上方的方運。
“諸位不必多禮,從此以後,我們便是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