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兄有何高見?”另一進士問。
石崇智搖搖頭,不再說話。
方運卻又仔細看了一眼石崇智,不愧是被陳聖世家看重的人,說出那話看似沒說,實則是提醒在場的進士小心,算是同年進士的情誼;但不說具體內容,是口風緊,不該說的話一句話也不說。
一個進士頓時笑道:“石兄只說半句話,真是不該。”
方運掃了一眼,一共有三個進士不喜石崇智的話,而其餘進士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
方運心中暗暗稱讚,雖說考中進士的大都是拼命讀書的,的確有人不通世情,但大多數的頭腦要更好。就算那幾個不通人情世故的將來多接觸外界,也會在短時間內改變,除非實在不喜與人交往。
認可並學習別人的長處,是進步和成長的最好階梯,否定則相反。
方運發現自己想得似乎有些多了,隨後有所明悟,這些細節看似無足輕重,卻證明自己在成長,證明自己沒有浪費那些才氣。
方運稍稍鬆了一口氣,認知自我比追尋聖道都更加艱難。
高庸輕咳一聲,道:“我們還只是進士,這等軍政大事要認真對待。”
其餘進士收斂不滿,哪怕不知道確切出了什麼問題,他們的頭腦也會本能地阻止自己再說下去。
“快到皇宮了吧?”方運問。
“應該快了。”
不多時,馬車停下。
方運一邊下馬車,一邊向前看。
一抹紅牆立在前方。
皇宮東、西、南和北各有一道大門,但百官覲見時只能走南門,南門才是皇宮的正門。
正門旁邊兩道側門,也叫掖門。
馬車停在皇宮的護城河外,方運前方有三座橋,正前方的橋通往左掖門。
原本規矩是文官走左掖門,而武官走右掖門,但因為文官數量太多,各國都改成文官走左掖門,而軍官與文院官員走右掖門。
車停在護城河門前,由進士自己選擇。
在兩座掖門前面,站立著滿朝官員。
十二月初四的早朝乃是大朝會,再加上昨日內閣已經命各地官員前來上朝商討對蠻策,景國最頂尖的官員齊聚於此。
這些人都竭力收斂自身力量,但周圍的人太多了,進士、翰林、大學士與大儒等等數不勝數,才氣激盪,導致上空的天地元氣輕輕翻滾,一道道強風不斷向四面八方吹拂。
風聲呼嘯,蛟馬躁動。(……r1292
&n.更好的閱讀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