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運道:“這裡聚集著二三十年來整個玉海府一府九縣的大量童生,光這些童生就不少於兩萬,再加上這些童生的家人親戚,總人數恐怕超過五萬。”
“那不是等於半個濟縣的人都擠在這條街上?”
“對,就是半個濟縣的人。你不用送我了,裡面人太多,你一個大姑娘在人群裡擠來擠去不方便。”方運道。
楊玉環點頭道:“嗯,我聽你的。等三天後我和奴奴一起來接你。”
“嚶嚶!嚶嚶!”奴奴叫起來,聲音裡有一絲不捨。
方運又和楊玉環聊了一陣,背起書箱,臨行前摸了摸奴奴的小腦袋,進入人群,向文院門口擠去。
一路人聲鼎沸,無比擁擠,還好方運身穿童生服,眾人知道他是趕考的童生,都會相讓。
方運那曰在龍舟文會大放異彩,很快有人認出他,但大多數人不敢確定,畢竟當時人太多,而且離方運都很遠。
等方運走進州文院,童生越來越多,更多的人認出他。
“方雙甲!”幾個童生激動地向方運拱手問候,有幾個童生明明比方運大,可看到方運就如同見到文壇領袖似的,滿面通紅,若不是時機不對,必然會死皮賴臉求方運贈詩一首。
那幾個人的舉動立刻引發更多的人關注。
“方運來了!”
“小詩君方運?”
“對,就是他!”
方運一聽哭笑不得,怎麼閉門一個月,自己就成了小詩君?
“小詩君!一定要考中茂才啊!不能讓勾結敵國的童黎得逞!”
“小詩君必然能奪魁!童黎根本不算什麼!”
“方運你不要大意,考場不算什麼,之後的上書山才最重要,一定不要輸給慶國人!”
“我們所有的玉海府讀書人都支援你!”
“對!我們都支援你!”
周圍所有的童生及其他們的親友紛紛鼓勵方運。
方運心中感動,不斷致謝。
眾人很默契地為方運讓出一條路,不是為鎮國詩人,不是為聖前秀才,而是為了龍舟文會的冠軍。
“謝謝各位!”方運一路不斷致謝。
兩萬多童生進考場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哪怕分成一百列隊伍,每三十息驗證檢查一個人,也需要一個多小時。
方運找了一支隊伍排著,附近的童生立刻向他打招呼,問長問短,對他的一切事情都很感興趣。
方運十分無奈,但只能耐心回答,遇到不想說的就一帶而過。
這些童生大都是年輕人,好奇心極強,把跟方運對話看得比府試都重要,府試每年都有,但跟方運對話的機會卻更加少有。
在排隊的過程中,方運看到童黎。和方運這邊的熱鬧不同,許多童生都避開童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