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內。
寬敞的閱卷房內燈火通明,一排排的長桌整齊地擺放著,兩千多考生的試卷依次擺放在上面,鋪滿桌面,非常壯觀。
三位考官嚴肅地站在閱卷房深處的孔子像前,十位縣文院的講郎先生在身後。
蔡縣令說:“恭請聖裁!”
“恭請聖裁。”眾人隨後齊聲說。
一股奇異的力量憑空降下,房內生風,但所有的試卷都紋絲不動。
大多數試卷都沒有變化,但差不多近二分之一的試卷突然散發著橙色光芒。
才氣顯現。
那些橙色微光有多有少,其中最高的才氣接近三尺高,差一點就達到鳴州的層次。
名列,隨手寫了“乙中”,連評語都沒有。
評等共分甲乙丙丁四個大等。
無論是什麼試,每科只能有一個甲等。
而之後的乙和丙都要再分出上中下,丁等則不用分,因為任何一科得丁等的都不予錄取。
三位考官一直沉浸在不能給方運雙甲的遺憾中,沉默地閱卷,遇到有錯的地方,毫不猶豫劃一筆,最後根據錯誤的數量評等。
閱完才氣最多的前十名,三位考官就會給剩餘的九十份試卷的詩詞和請聖言評等。
這一百人最後要按照請聖言的等次排序,前五十可成為童生。
若是同等,則錯誤少的在前。
說是錯誤相等,則按照詩詞的等次排序。若詩詞同等,則看文字優劣,如果50名和後面的分不出高下,就需要請半聖考官裁決,一般都會多出幾個童生名額。
評等完畢,已經是深夜,但是所有人都不得離開文院,各自在文院的住處睡下。
第二天清晨,三位考官和十位講郎在早六點起床,洗漱吃飯後,在七點即辰時開始“複閱”,重新複查,確保沒有問題。
萬一評判失誤過大,半聖會出面干預,那考官不僅丟臉,甚至可能會被免官下獄。
進入閱卷房,蔡縣令邊走邊說:“昨夜久久不能入睡,至今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