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知道。”
士兵把考牌和文書遞給方運,放方運進去。
方運的好友這才知道方運竟然被人打了,非常生氣,可這裡是文院,不敢作聲,只能把憤怒壓在心底。
文院正門之後的廣場寬闊,方運稍稍抬頭,就見近處的天空蔚藍無雲,這片藍天呈不規則的圓形,圓形之外烏雲密佈,依舊在下雨,彷彿有一種恢宏的偉力驅散附近的烏雲,保證考試順利。
等兩千名考生全都進入聖院後,一起走到聖廟前,考生兩側站著士兵衙役,前面是本地官員,眾人最前面是縣令、縣文院院君、府文院學正共三位縣試考官。
在聖元大陸上,“文院”是極為重要的體系,和軍方、文官並稱各國三大體系,負責教化萬民,負責科舉,也是各地最好的學校,一旦和妖蠻交戰,文院的師生會趕赴戰場。
在縣級或府級,院君地位大都略次於縣令或知府,但在各州,州院君論官位和州牧等同,論文位往往超出,整體地位也超過州牧。
國文院又稱“學宮”,掌管學宮的必然是內閣四相之一的“文相”,又稱“代夫子”,因為有資格稱“夫子”的只有孔子一人,乃天下師。
所有文院學宮的真正掌管者只有孔子一人,院君也好,文相也罷,不過是代孔子管理文院學宮。
文院是聖人講經之地,而各衙門只是國君朝廷的一部分,在許多讀書人心裡,文院地位更高。
三位考官之前立著一座半人高的銅香爐,三支粗大的香正冒著青煙。
銅香爐之前是聖廟,紅牆黑簷,朱門赤柱。
最裡面有一尊孔子立像,孔子立像之下是較小的六位亞聖立像,分別是周文王、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顏子。
在兩位亞聖立像下,則豎立著幾十位半聖的聖牌。
方運詫異地看著聖廟,他可以清晰地感應到這座建築散發著一種實質但無形的力量,有山嶽之威,碧海之闊。
“那恐怕就是聖廟蘊含的才氣,也是驅散烏雲的力量。”方運暗想。
縣令高喊:“拜聖人!”
所有人彎腰行禮參拜。
縣院君高喊:“拜亞聖!”
眾人再鞠躬。
“拜列聖!”府學正高喊。
眾人第三拜。
接著縣院君誦讀《祭列聖文》,
方運記憶裡有這篇文,原為半聖董仲舒所作,文中列出每一位列聖的名字和一句概括,董仲舒去世後由孔子的嫡系後代“衍聖公”新增。
接著,府文院學正宣讀考場規矩。
最後,縣令宣佈開考,眾考生在衙役的帶領下根據自己考牌的號碼步入考房。
方運仔細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上面寫著“地丁辰三”,然後揹著書箱慢慢尋找。
考房是一排排連在一起的小屋子,每兩排之間的道路足夠兩輛馬車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