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書> 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 (2 / 2)

討論來討論去,倒是隻把造成黃河決口的元兇是“河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鬥泥”搞清楚了,第五倫去過大河上游的新秦中,河水清澈無比。

而在中游的關中一帶就不同了,生態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口破壞,水土流失加劇,使得河水越發渾濁。雨季很容易潰決,不得不加高堤防,以致高出平地,就像築牆而儲水,一旦決口,不堪設想。

漢武時河水一決,而今再決,王莽朝廷裡計程車大夫們不明治水之法,復古居然復到這上面來了,出的主意就沒一個靠譜的。

至於桓譚,也是門外漢啊,他只建議應該效仿漢武時,加以主動治理:“漢武時發卒萬人築塞,下令以薪柴及所伐淇園竹所製成的楗堵塞決口,成功讓大河離開瓠子,歸於故道。”

“本朝若能效仿,計劃既定而後實施,費用不過數萬萬,卻能馴服大河,且可使下游流民有事做有飯吃,不至於走投無路做了盜賊。如此,上可以承禹業,下可以除民害。”

然而結果是,王莽最終沒有采納桓譚的主意,反而覺得堵不如疏,決定順從水性,使河水在新道自由流行,不再歸於故道。

所以究竟為何不治呢?第五倫說了這麼多,依然沒有給馮勤一個明確的答案,可當地人卻暗暗揣測過:“一旦大河迴歸故道,便可能會將岸邊的元城淹沒,那裡可是有皇帝祖墳啊!”

讓百姓餵魚,還是讓祖先屍骨泡澡,這難道還用選麼?

莽子哥的想法不好猜,不好說這是陰謀論,還是確有其事。畢竟就第五倫看來,王莽確實對老家極度重視,那兒理論上屬於魏成,實則類似直轄,元城縣宰歸宗正管,甚至不需要向魏成上計,第五倫卻有義務保衛元城安全,憑什麼啊。

其實漢武帝時那次決口,也是因為宰相田蚡為了保住自己在河北田地的私慾,而扔了十幾年沒治,這次亦有不少朝臣重複了當年的錯誤,覺得河決乃是天意,堵了反而違背上蒼。

於是王莽放任大河肆虐,卻跟匈奴、句町較起了勁。

真是一念之差啊,第五倫暗想:“當初要是將與四夷交戰的錢糧人力用來治河,盡力將決口堵上,讓河水歸於故道,黃河清平,天下稱頌,說不定你王莽就是真聖人了。”

可歷史沒有如果,十餘年來,兗青許多個郡依然是黃泛區,泰山賊裡大半是河患難民。

去年河平又有數千難民,在號稱仙人的女子遲昭平帶領下舉事,儼然變成了“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劇本。

觀完河水後,第五倫也要繼續上路,他看這魏成郡形勢挺不錯,西倚太行,東連河濟,形強勢固,襟帶大河南北。春秋時,齊、晉嘗角逐於此。及戰國之季,魏人由以拒趙而抗齊。自秦以降,黎陽、白馬之險,恆甲於天下。楚、漢之勝負,於此而分。

王……王霸之地也!

可很遺憾,經過這決口後,魏成郡的地利大減,遠不如秦漢之時了。

第五倫回首那道猶如殘軀的河堤,憂心忡忡:“大河天險移走了,外敵想要從東面入侵魏地,變得更加容易!”

……

魏成郡雖然首府在鄴城,但東部各縣的中心卻是魏縣,漢時的都尉、新朝的屬令府都駐於此處,這也是第五倫此行的目的,試圖拉攏東部豪強,控制這邊的郡兵。

郡兵四千,分別駐於三地:鄴城一千,隨著李能退了一步,已為第五倫令督盜賊張尨控制,但成分良莠不全,戰鬥力很成問題,且軍吏多是鄴城大小豪右子弟,不易沙汰,第五倫寧可借殼上市,另練新兵取而代之。

此外魏縣二千、元城縣一千,理論上都受屬令調遣,第五倫若想對付李能,他們的支援不可或缺,起碼要保證不要從背後捅刀子。

聽說大尹行春途經魏縣,比第五倫還晚來魏郡的屬令立刻帶著官吏出迎。

屬令史熊,乃是北軍校尉提拔而來,他家世不一般,乃是漢宣帝外祖母家,和本郡的平恩侯許氏一樣,算是漢朝外戚,但在新朝卻沒有沒落,反而被封為“和平侯”。

史熊就是和平侯的長子,貴戚子弟,三十多歲年紀。他一直呆在北軍的溫室裡,哪見識過外面的酷烈鬥爭,第五倫在鄴城明明提醒過他,結果剛到這邊,這傻大個就被郡東豪強們架空了。

經過大河邊的對話後,馮勤開始更願意給第五倫提供些資訊了:“真正掌握魏縣兩千郡兵的,是兵曹掾柴戎。”

可還不能第五倫會會此人,魏成郡屬令史熊、兵曹掾柴戎二人甫一見面,就告訴了他一個十萬火急的訊息。

“大尹,元城宰派人來求援。”

“河平流民賊外出抄食,以數千人侵犯元城,請求魏成馳援!”

真說來就來啊!

這是內憂未消,外患又至,第五倫只想起在大河堤壩旁的神預言,暗罵自己。

“倫,你個烏鴉嘴!”

……

PS:王莽年間對治河的爭論見《漢書溝洫志》,桓譚同志與會並記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