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室溫條件下,人的屍體冷卻的速度,在前面十個小時,平均每小時下降一攝氏度左右,後面下降會減慢,到二十四小時,降到與周圍環境溫度相等。
雖然現在是冬季,但這號房裡的溫度也在零度以上,而且沒有風,所以屍冷的速度雖然會稍快一些,但也不會超過每小時兩攝氏度。
根據老秀才身上屍斑和屍僵剛剛出現這一點判斷,老秀才死亡時間在兩小時左右,這樣算來,屍冷導致屍體溫度下降不會超過四攝氏度,也就是說,如果這老秀才屍體現在的體溫在三十二度左右,那就是符合正常屍冷速度的。
楊秋池剛才探測發現,老秀才的體溫只比常人略低,但明顯沒有達到二十五度以下的致命體溫,檢測結果與正常屍冷兩者相符。
人的體溫降到三十二攝氏度左右時,會發生意識障礙,運動能力低下,甚至會出現幻覺,但還不可能會凍死,因此,從老秀才現在三十二度左右的體溫來看,完全可以排除凍死的可能。
只不過,楊秋池不能和明朝的人討論人的體溫多少度這麼現代的問題,所以,只能那樣籠統地說了。
賈翰林問道:“那這魯學儒究竟怎麼死的?”
楊秋池躬身答道:“晚生仔細檢查了死者全身,沒有發現明顯的傷痕,可以排除外傷致死。檢查死者身體骨骼,也沒有發現骨折現象,基本上可以排除受內傷死亡。”(隔山打牛這一類的武功不是現代法醫研究的問題)
楊秋池指了指魯學儒嘴邊的那一攤嘔吐物:“根據這嘔吐物,晚生懷疑這魯學儒是由於自身隱蔽疾病突然爆發導致猝死,當然,也有可能是死於中毒引發的猝死。”
那忤作一直在一旁冷眼看,這時冷笑道:“中毒?笑話。我用銀針檢測過那嘔吐物,並沒有變黑,怎麼會是中毒呢?簡直是笑話!”
可以引起中毒的毒物太多了,腐蝕性、金屬性、功能障礙性的毒藥。有強鹼、無機化合物、鎮靜藥、麻醉藥、氰化物、一氧化氮、甚至蛇蠍等動物或者川烏等植物都可以引起中毒。
而銀針探毒。只能對含有硫或者硫化物地毒物才有可能檢測變黑,而有些毒物,不含硫,比如毒蕈、亞硝酸鹽、農藥、氰化物等。銀針與它們接觸,卻不會變黑。所以。銀針不變黑,並不代表不是中毒。
楊秋池很體諒一個忤作的難處,沒有嘲笑他,真誠地說道:“你說的是砒霜中毒。用銀針可以探出來,但還有別的原因導致地中毒,並不是每一種毒都可以讓銀針變黑。比如很多有毒地蘑菇,用銀針探查。也不會變黑,卻能毒死人。”
那忤作見楊秋池態度誠懇,倒也有些不好意思,問道:“你說可能是中毒死的,又不是砒霜,那是什麼?”
要判斷什麼原因中毒,必須進行屍體解剖,提取胃及胃內容物,作毒物化驗,當然不能僅僅根據這個結果就作出是否中毒的結論,必須進行全面解剖,觀察各器官的病理變化,才能發現死者生前患有地潛在性疾病,區別是疾病引起的猝死還是中毒,還要提取肝、腎、腦等組織和血、尿、膽汁等檢材進行毒物化驗,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是哪一種原因導致地中毒。
如果要是在前些日子,楊秋池很可能會貿然提議進行解剖,但經歷了上次私放宋晴自己差點掉了腦袋的事情之後,楊秋池沉穩了許多。透過這件事情,他明白了一個其實很淺顯的道理——要想保護別人,首先要保護好自己。試想,假如自己因為私放宋晴給砍了頭,這宋晴也跑不了。
不過,現在他面臨的。不僅是三思而後行地問題,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腦袋裡已經形成的那些現代社會地理所當然的思考方式,也要進行徹底地變革,而這也正是最難的。
眼前這案子,不明原因死亡,現在法醫是百分之百要進行屍體解剖的,也只有進行解剖才能準確地確定是疾病還是中毒,中的什麼毒。可在明朝,別說解剖,就算提議解剖,恐怕都要被視為對封建禮教的叛逆,後果可想而知。
因此,楊秋池沒有莽撞地提出解剖,他要走古人的路,透過蛛絲馬跡綜合情況進行判斷,查出老秀才魯學儒真正死因。
這件案子是發生在正在舉行科舉考試的貢院,四周都是人,卻沒有人聽到這魯學儒呼救或者掙扎的聲音,由此可以判斷,如果是下毒,那麼這種毒藥很可能是能夠引起中樞或者心臟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神經類毒藥,引發中毒性心、腦血管病變急性發作導致猝死。
只有這種情況下,魯學儒才根本來不及呼叫或者無力呼叫。當然,也不能排除魯學儒本身就患有這一類的疾病,突然發作導致猝死的可能。
對於忤作的問題,楊秋池搖搖頭說道:“目前我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死的,我也只是懷疑,如果要徹底查清楚魯學儒的死因,確定是不是他殺,恐怕要深入調查,才能發現端倪。”
雖然楊秋池還沒有查出魯學儒的真正死因,但已經明確排除了凍死。肯定了這一點,讓賈翰林非常的高興,如果是這樣,那就沒自己什麼責任了。
楊秋池沒想到,自己無意中幫了這主考官一個忙。不過,楊秋池現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這件事情也不管自己的事,再說了,究竟是不是他殺,沒有解剖之前自己也不敢肯定。拱手就要告辭。
賈翰林正微笑著想,看不出,眼前這小夥子還挺有能耐的,是個人才,雖然自己脫了干係,案子交給應天府就沒他什麼事情了,但應天府顧府尹與他交情不錯。如果這案子破不了,這府尹也會腦袋痛,畢竟這是皇上恩科考試中出的問題,查不清楚不好交待。如果有楊秋池幫忙。破案的希望就要大得多。
賈翰林見楊秋池要開溜。趕緊說道:“楊公子,你現在科舉也考完,就等著放榜了,索性幫幫忙。將這個案子查清楚。應天府府尹顧大人是本官的故交,等一會他來了我將你引進給他。如果有公子幫忙,破這案子就有把握了,他一定會很高興的。公子意下如何呢?”
其實,楊秋池也是個熱心腸。他這舉人是板上釘釘的,雖然沒必要討好這主考官,但見這主考官說話和氣。倒也抹不開面子。
再說,這案子究竟是不是他殺。他也很好奇。左右無事,管管這閒事也行,反正要在應天府等放榜了才能回去過年,然後帶著白夫人娘兩去赴任。還有一段時間呢。便點頭同意了。
賈翰林很高興,叫忤作將這號房鎖上守在這裡,並派人馬上去通知應天府府尹。賈翰林帶著楊秋池還有那應天府地通判一起去貢院休息廳等候。眾秀才們看見楊秋池和主考大人一起走了,又是驚歎又是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