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剛剛放下吾縣的政務,回到了彭城,目下尚在賦閒學習中。
魯肅在蘇州城統兵,經過了一斷時間的鏖戰與和談,眼下已經將山越的各部震懾威服,並從山林中挖出了六萬人丁。
而新近冒出來的大山越宗長潘臨,被魯肅打的猶如三孫子一樣,山越各支紛紛膽怯,短期內倒是不會產生什麼更大的亂子。
因此讓這兩個人去,在陶商看來是最合適的。
陶商的命令下達之後不久,橫江將軍魯肅便抵達了彭城。
陶商安排魯肅和諸葛亮相見,並對他們兩人陳述了這一次前往許昌的任務,讓他們仔細籌謀,如何應對曹操以及他麾下的謀士團隊。
冥冥之中,似是有著一股子神秘的力量牽引,魯肅在和諸葛亮見面之後,頗有些一見如故的感覺。
這兩個人雖然都很年輕,但卻皆為當世智者,而且在性格上似乎也有著一些相近之處。
有點異性相吸的趕腳。
陶商見他們二人似是彼此欣賞,心中也很是放心。
於是,這個前往許昌的二人組使者團就這麼確定了下來。
……
從彭城前往許昌,說近不近,說遠不遠,快馬加鞭的趕路亦是需要數日時間。
二人得了命令後,輕裝簡行出發,在速度上確是不曾耽擱。
徐州的使者團進入豫州境內之後,自然是被探子傳回到了曹操的耳中。
對於陶商派遣使者的來意,曹操用腳指頭想也能想得出來。
袁紹一統河北,南征在即,天下大勢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值此危難時節,陶商想要聯合自己共度難關的想法自然是瞞不過曹操的。
就看他是不是想答應了。
在理智上講,曹操也知道,自己想要存活,跟陶商聯手是最好的方式,但他有點不太甘心。
主要是那小犢子太氣人了。
魯肅和諸葛亮的使者團抵達了許昌之後,曹操恪守禮節,親自召見了這兩位使者。
當然,陪同在曹操身邊的還有他的一眾智囊團:荀彧,荀攸,戲志才,賈詡,程昱,劉曄,董昭,滿寵等等。
見了諸葛亮和魯肅,曹操隨即問道:“我與汝主陶商,乃是仇敵,你徐、揚二州與我中原,一向不睦亦從無往來,今日陶商派你等前來見某,只怕未必有甚好心。”
二人之中,魯肅年長,自當被奉為主使。
他邁步向前,對曹操作揖,道:“吾主陶氏,生性敦厚,君子之行,海內人望,無人不仰!昔日曾與司空有些誤會,今特派遣吾二人為使,前來拜見司空,期兩家和平不爭,永結盟好,拳拳誠意,還望司空勿要拒人於千里之外。”
說罷呈上禮單,道:“此乃太傅準備的一點薄禮,請司空過目。”
曹操命典韋替他接過禮單,大致的掃了一遍,方才道:“陶商除了這些禮品之外,還可有別的什麼話,或是東西,讓你們兩人為吾捎來?”
魯肅聞言有些不解,奇道:“司空指的是……?”
曹操用手在空氣中畫著圈,面色突然間多少顯得有些尷尬。
“就是類似於什麼啊,人物譜的續集之類的……最好是你們太傅自己寫的那種東西。”
魯肅和諸葛亮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姓曹的該不是腦袋有毛病吧?
諸葛亮遲疑一會,突然有所醒悟,
他從袖中掏出一份簡牘,道:“老師來時,不曾準備司空所言之物,只有他親筆寫的書信一封,說是有幾句私密話,要請司空親自過目,旁人不得拆閱。”
曹操一聽是陶商自己寫的,頓時來了精神,急忙讓人呈上過目。
內容不多,只有三段,映入眼簾的第一段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