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遭的景物一直在變化,祁晴看的目不暇接。
兩顆巨大的行星忽然闖入了原本規律執行的星系中,也不能說闖入,影象給出了每個行星的公轉路線,那兩顆巨大的行星也是圍繞著他們所在的星系內唯一的那顆恆星執行的行星,只不過它們的軌跡更加奇特,是橢圓形。
在橢圓的長軸,那兩顆行星就彷彿是路過的流星一樣,遠離星系的主體,背道而馳,甚至很可能被其他星系的恆星捕獲,但是在橢圓的短軸,這兩顆巨大的行星終將交匯於星系中第四顆正常的行星附近。
祁晴這時候已經發現除了那兩顆橢圓形軌道的行星之外,這個星系圖之中,第四第五顆行星之間並沒有那條小行星帶。
莫尋說:“古代神話中有一顆叫尼比魯的行星,就是這樣的橢圓形軌道,每三千六百年才會靠近我們的星系。原來那並不是一顆行星,是有兩顆橢圓形軌道的行星啊。”
不用莫尋過多解釋,祁晴就看到了兩顆橢圓形軌道的行星撞到了一起。
其中一顆行星碎裂成了無數塊,但那也並不是熟悉的小行星帶。
稍大一些的碎塊撞向了周圍的幾個行星。
那顆被撞碎的行星原本的體積就不小,其碎塊也非常多,九塊巨大的碎塊和無數小碎塊向著星系中的第三顆行星襲去。
好在那裡的智慧生命提前發現了這個情況。
從這顆星球的視角可以看到九顆燃燒的火球,比懸於天空真正的恆星更加耀眼,這九顆大火球以及那些呼嘯而來的無數小碎塊如果落在行星表面,這顆星球就會遭遇毀滅性的打擊。
正當祁晴為之擔憂的時候,九道亮光從行星上射出,九顆火球陡然熄滅,碎裂成了無數小塊,而且行星表面突然之間縈繞起了一層看不見的防禦罩,讓所有碎塊都懸停在了大氣層之外。
從這顆行星地表看去,無形的力量阻擋了那些隕石,但是那些碎裂的隕石依然存在,遮天蔽日,一片混沌,太陽的光芒無法到達地表,再不復清明。
在第四顆行星上也有類似的操作,可惜那顆行星的大氣層很稀疏,也沒有神秘力量保護,大碎塊被神秘光束擊碎之後化為了無數小碎塊,落在了行星表面。當然更多的碎塊,仍留在了行星軌道上,變成了如今能觀測到的位於第四顆和第五顆行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在第三顆行星周圍懸停的小碎塊最終被回收拼合,加入了中空的金屬核心,變成了一顆超大的衛星。
那顆衛星的體積是第三顆行星直徑的四分之一,卻因著中空結構,質量是其八十一分之一。那顆衛星的距離和執行模式都是可以被控制的。
讓衛星永遠只有一面朝向行星,潮汐鎖定。衛星、行星和星系中的恆星之間維持著精心設計好的距離,形成了規律的週期性完美遮擋。
那顆衛星也成為了盾牌,阻擋了其他流星以及不穩定的碎塊繼續跌落在行星之上。
隨著對衛星的控制,不只改造了行星的風貌,還散發出了各種力場,能在無形中影響並調節行星上智慧生命體的身心健康。
從此,第三顆行星的地軸終於偏轉到了祁晴和莫尋熟悉的角度。
“這不就是后羿射日的傳說麼?原來那顆衛星的真實來歷竟然是這樣!”祁晴驚訝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