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母親卻是皺起了眉頭,一時間猶豫不定。
對於劉宣,她也有所瞭解。劉宣帶兵來到了黃縣,驅逐了黃巾賊,穩定了政局,減除了賦稅……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值得稱道的事情。
按理說,這是一件好事兒,劉宣也是一個仁義之主。
可是,太史慈自有想法。
萬一她的決定和兒子決定不相符呢?
打心底,太史慈的母親是希望太史慈為劉宣效力的。一方面能讓太史慈一展所長,另一方面也能讓太史慈洗脫之前的身份。
只是,慈母不願意為兒子做主。
劉宣把太史慈母親的神態看在眼中,他看了後,心中就明白了過來,便說道:“老夫人,子義不論是品德,亦或是才華,都是上上之選,難道老夫人還希望子義流離在外嗎?”
一句話,擊中了慈母的內心。
膝下就這麼一個兒子,她自然是不願意看著兒子避居遼東的。
種種情緒,在心頭浮現。
她彷彿看到了過年時節,兒子悄悄回了黃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回到家中匆匆見了她一面,留下些錢財就離開了。
那一幕,至今在慈母的心中烙印著。
太史慈的母親不願意再見到這樣的場景,她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出人頭地。нéiУāпGê最新章節已更新
心思轉動,慈母很快就已經有了決定。
太史慈母親道:“殿下,子義並不在東萊郡。”
劉宣道:“本王知道。”
慈母道:“殿下既然知道,為何還要來拜訪老身呢?”
劉宣笑了笑道:“老夫人深明大義,如果是老夫人肯勸說子義,那麼讓子義回東萊郡,恐怕就更加的容易了。本王如果直接派人拜見子義,亦或是派人書信給他,終究是難以達到最好的效果。畢竟,子義不曾回到東萊郡,不曾知道東萊郡的情況。”
慈母點了點頭道:“殿下既然這麼說了,老身就書信一封,交由殿下,再由殿下轉交給小兒即可。”
劉宣聞言,躬身向慈母行禮道謝。
這一禮,令慈母連忙起身退避,道:“殿下萬萬不可。”
劉宣說道:“本王這一禮,第一是感謝老夫人如此的深明大義,第二是替東萊百姓感謝老夫人,第三是本王感謝老夫人培養了這麼優秀的人才。”
三句話,慈母心中更是感動。
靖王當為明主。
慈母透過簡單的交談,已經是相信了劉宣:“靖王稍等,老身這就準備書信。”
不多時,慈母拿了筆墨出來,直接開始撰寫。
劉宣在一旁看了眼,眉頭一挑。太史慈母親筆下的字清秀雋雅,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能寫出來的。由此觀之,太史慈的母親至少曾經也是大家閨秀,是出身書香門第,否則不可能有這樣的功底和書法。
慈母下筆極快,很快就全部書寫好了。
墨跡乾涸,他直接把書信撞在信中,遞交給了劉宣。
慈母說道:“殿下,我兒雖然在遼東避居,但他具體在哪裡住下,老身卻是不知道的。所以這件事還得靠殿下自己去打聽了。”
劉宣仔細的收起書信,道:“老夫人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相當好了。”
慈母道:“殿下日理萬機,老身就不挽留殿下用飯了。”
劉宣起身道:“老夫人,本王告辭了。如果是有需要的地方,直接到城內府衙報上本王的名字即可。”
“是!老身記下了。”
慈母點了點頭,直接就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