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軲轆!軲轆!”
馬車迅速的前行,直奔長安。
耗時一月有餘,終於快到長安了。越是接近長安城,道路上來來往往的百姓越多,甚至許多裝載著貨物的馬車都可以碰到。
整個場景,完全是一副繁榮昌盛的景象。
表面上,至少是這樣的。
孔融看向劉宣,正色道:“世子,北海國的時候,你讓李傕丟盡了顏面,讓他受盡屈辱。這次到長安,李傕肯定會尋機發難。切記,一定要三思而後行。長安城不是北海國,在北海國,是我們做主。縱然李傕猖狂,我們也可以打壓他。”
“但是在長安城內,這是董卓的地盤,是李傕佔據優勢。”
“我們和李傕起了衝突,會相當麻煩。”
孔融眼神鄭重,囑託道:“為了漢室江山社稷,為了朝廷大局,更為了你自己的安全,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記住了嗎?”
劉宣輕笑道:“孔相的教誨,小子銘記於心。該怎麼做,我心裡有數。”
甘梅坐在一旁一言不發,但聽到孔融的話,卻一陣擔心。
怎麼回事,她不管。
她關心的是劉宣的安全,對她來說,劉宣是她的天。
劉宣話鋒一轉,繼續道:“孔相,快到長安了。我們來說說去長安的一個基本原則。您的想法和擔憂,我能明白。但是我認為,我們抵達長安後,不能畏畏縮縮,反而要高調行事。”
“根本的原則,是不能有反對董卓的意圖,至少本能正面說出來。”
“在這個原則範圍內,董卓反而要保護我們。”
“畢竟,我們之所以來長安,是因為董卓的號召才來的。”
劉宣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道:“如果我們在長安出了個三長兩短,董卓再想號召天下的諸侯來長安,試想,誰會聽從他的命令呢?”
“從另一個方面說,董卓可以打壓我們,但至少要保證我們的性命。”
“故此,我認為應該高調行事。”
劉宣看向孔融,說道:“這是我的想法,孔相認為呢?”
孔融聽完了劉宣的話,陷入了沉默中。一路上,他思考了前往長安的事情。只是他思考的角度,就是簡單的低調行事,避免被董卓盯上。
但是長安城內,到處都是董卓的眼線。
要低調行事,根本不可能。
正如劉宣所說的,他們很可能會遭到董卓的打壓,給他們下馬威。這樣的情況下,再低調行事,再畏首畏尾,處境反而更加的艱難。
與其如此,不如高調行事。
孔融道:“世子的分析有道理,到了長安後,就依照世子的建議行事。只要我們謹守不反抗董卓的原則,董卓不敢殺我們。”
劉宣聞言,臉上流露出了笑容。和孔融達成了統一意見,才不會有分歧。
馬車前行,很快到了長安城的城牆外。
劉宣透過馬車門簾,看到了巍峨壯觀的城樓,他神色雀躍,說道:“孔相,走,下車看看長安城的外景。難得來一趟,得看看。”
“好!”
孔融點頭,和劉宣下了馬車。
“上,給本官圍住了。”
一聲大喝,忽然從城門口傳來。一隊衙役面容兇狠,提著刀,殺氣騰騰的就衝了上來,把劉宣、孔融一行人包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