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復甦經濟體系,其中一種手段就是發行新貨幣。當然與貨幣配套的物資也必不可少。
賀豪之所以囤積大量的貴重金屬,就是為了有足夠的資本去熔鑄新貨幣,他思前想後採用的是舊時代的貨幣種類——金,銀,銅!
賀豪在回騰龍山的路上,經過仔細權衡,他擬定了最理想的匯率與特有的辨識外觀。並且在抵達目的地以後,第一時間進行熔鑄。
2g重的碎裂紅銅塊與少量黑鐵塊,被賀豪扔進了自動成產線後,渡鴉再按照的他構思設計出電子圖紙,末世中的第一枚銅幣便就此誕生。
一聲金屬落地的脆響在生產車間中迴盪,賀豪將拿那枚銅幣撿起來檢視:它有最完美的圓形,直徑為25mm,厚度為4mm,重量為9g。因為之前摻了黑鐵,所以顏色特厚重,放在地上,就像凝固了很久的血漬。銅幣正面圖案是巍峨的騰龍山,栩栩如生,摸起來很有凹凸質感。背面圖案是一種很奇特的鳥,與烏鴉極其類似,但尾部下垂得很長,翅膀硬挺上翹,似隼。頭部尤為特別,單側有一串排開的三隻眼睛;喙如長鉤——這種鳥便是有神話中,有‘六目禽’之稱的——渡鴉!
按照賀豪的意願,它除了有‘銅幣’的簡稱外,還有‘小山銅幣’的全稱。總而言之,銅幣設計的讓賀豪很滿意。
有了銅幣,銀幣也必不可少。
為了確保貨幣能體現出來的保真性。銀幣採用的材質是90%銀與10%的稀有金屬。這種摻和比例是為了提高硬度,來保證銀幣不會輕易的磨損變形——它直徑為30mm,厚度為5mm,重量為21.6g。顏色是硬亮銀,反光率很高。質地堅硬非凡,能擊打出‘嗡嗡’的顫音。其正面的圖案是在雪地中賓士的輝煌基地車,以側上方俯視的角度,展示著它的全貌。背面依舊是渡鴉。它簡稱為‘銀幣’。一樣也有‘凱旋銀幣’的全稱。
銀幣之上,就是金幣了。
金幣的材質為99%金與1%記憶型鐵皿。這種摻和比例是為了保證黃金的可塑性,方便辨識質地,比如說用牙齒咬個痕跡,而在幾秒之後又能恢復如初。除了這個辨識點,第二個就是它在接近強磁物質時,能夠發出震顫與嗡鳴。它直徑為38mm,厚度為5mm,重量為35.5g。顏色是暗金,側圈有一線緊緊鑲嵌的亮金,這是第三辨識點。金幣的正面圖案是身襲墨圖改的賀豪,雙手杵著立於面前的千殺大刃,整個人物圖案清晰可辨,凹凸感強烈。機械手掌部位的刻畫與真實面貌為1:1全錄入,這也是第四辨識點,而背面依舊是渡鴉。整體而言,金幣的4個辨識點無法仿造。確保了金幣的流通量僅受賀豪自己的掌控。它除了有‘金幣’的簡稱,也有一個全稱——騰龍金幣。
賀豪仔細的觀摩著這3種貨幣,喜上眉梢的碎念說道:“怎沒想到,我也有印在金幣上的一天。”
比起熔鑄貨幣,更難的是如何制衡貨幣,也就是確定它們的面額與兌換比率。
賀豪從渡鴉的口中獲悉了中央倉庫中的貴重金屬儲備量:紅銅5049.22噸。白銀1054.56噸。黃金516.45噸。又與渡鴉商議之後,確定了它們的制衡比例!
1g能量結晶珠=1枚銅幣
500枚銅幣=1枚銀幣。
10枚銀幣=1枚金幣。
三種貨幣並不是簡單直接的遞增匯率而是分級匯率,原因有三。
其一。末世中物價都是以‘1’的1g結晶珠為準。而高階喪屍出產的都是25g至100g不等的結晶體。所以銅幣的作用是頂替掉人們的觀念,重新制定‘1’這個基礎規範與標準。這在貨幣觀念裡是重中之重。
其二。末世中的食物,淡水,子彈,都能以銅幣滿足基礎需求,銀幣則能滿足大宗購物需求。比如買一把價值2000的槍械或者裝置,那麼4枚銀幣就能搞定。而不是在“1銀幣=100銅幣”的情況下需要20枚——脫離‘以最少代替最多’的貨幣理念是非常愚蠢的。
其三。末世中再大手筆的購物,就是載具,比如改裝摩托與改裝汽車。這種東西便宜點就是4000,昂貴的能達到5萬。當價格衝破‘萬’這個單位後,就能用金幣輕鬆搞定,比如價值2萬的II級戰鬥型改裝車。4枚金幣便可。翻一倍的話,那也不過8枚。可一旦繼續沿用‘1金幣=100銀幣’的匯率,同樣是買一臺價值4萬的改裝車,卻僅需要大半枚金幣,難道要把金幣一分為二的來使用?如果不使用金幣,而是用銀幣來支付,那麼金幣又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所以分級匯率才是規範不同貨幣存在的標準。而遞增匯率只能是當成面板數額來方便看看罷了……
賀豪重新定義了屬於自己的貨幣,看似比新民幣還要繁瑣,不如新民幣實用,但它的意義卻截然不同。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勢力不能擁有自持貨幣與金融根基,所有物資價格完全由其它勢力把控,那麼這個勢力還算是獨立的麼?
相反,如果一個勢力的貨幣能夠得到其它勢力的認可,併成為制衡的存在,那麼這個勢力的任何金融變化,都能拉住所有勢力的同時,輕易的打破甚至瓦解某一個勢力。
這就是貨幣的可怕力量!它是一種沒有硝煙的戰爭!
銅幣,銀幣,金幣。這三種貨幣有了實質的物品與虛擬的匯率以後,基本就能真正定義它的存在了,而最後一個重點就是——發行量!
發行量是一個很可怕的理念。把控好,一切能正常運作。一但超量,哪怕是一點都能引起蝴蝶效應式的失衡。通貨膨脹就是發行量失衡的最終結果。當然造成通貨緊縮也是不可取的——總而言之,發行量要慎之又慎的選擇。
所以,賀豪決定先以‘輝煌要塞’作為實驗地。進行首次試發貨幣。
賀豪用貴重金屬儲備量的6%,擬定熔鑄——
待流通金幣:1萬枚(等值5000萬商品):2級制衡基礎,等值預產自持商品的總額。
待流通銀幣:10萬枚(等值5000萬商品):1級制衡基礎,等值預產自持商品的總額。
流通銅幣:5000萬枚(等值5000萬商品):制衡品,等值預產自持商品的總額。
因為面額差,所以不同面額的貨幣,必須都熔鑄出等額商品的數量——然後先流通出銅幣,再流通出銀幣。一但市場成型。最後注入金幣,形成完整的貨幣流通迴圈。
當然,賀豪也必須在流通出5000萬枚銅幣的同時,生產出價值5000萬的自持商品。流通出銀幣的同時,自持商品需要提升至1億。待最後流通出金幣,自持商品的就需要達到1.5億了。
總之,貨幣不是自己說造就造的,想要制衡它則需要更大的精力……
賀豪要走的路還很長,真的很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