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人的這次侵襲,雖然來得突然,但卻並不是那麼地出人意料。因為時節已近秋,蠻人的侵襲便會逐漸頻繁。
這不僅僅是由於兩國之間的歷史性因素和以往的衝突積怨,而是有著很關鍵的現實問題,那就是——食物!
蠻人和唐人不同,他們的土地雖說不算是特別貧瘠,但是蠻人卻是很少種地,他們更加擅長的是放牧。
幾乎所有的蠻人都會騎馬,而這彷彿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本能,是烙印在了骨子裡的東西。而騎馬這項技能一開始便是為了方便放牧的。
他們的主食也不是尋常穀物,而是牛羊等牲畜的肉類,這也使得他們的族人身體都格外強壯,即便是孩子都有著健碩的體格。
可是,放牧這種事情是有著季節性的,哪怕最為肥沃的草場都不可能一年四季都長滿了青草。除卻春夏,這些蠻人便很難尋找到合適的草場放牧。
這便導致了他們的食物變得極度缺乏起來,統治階層為避免釀成民變,硬是把矛盾引向了外部。
自己這邊的食物不足,但是富饒的唐國有啊,而且還有很多。而且不僅是食物,唐國有他們所向往的一切,金銀、布匹和女人,這些,都是可以搶的!
搶習慣了,他們便越來越上癮,更加不會去想著勞作,甚至有些人連放牧都不怎麼上心了,只想著加入蠻族騎兵,去唐國劫掠,那來得多快啊!
所以,每年一到秋冬,唐國這邊便會著重加強防禦,以抵禦蠻人的進攻,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
但是,被動防禦終歸只是下策而已,要是能把這些蠻人真正地打服、打怕,讓他們永遠不敢再來進犯邊境,唐國邊境的老百姓才能真正地獲得安寧。
可事實卻是蠻人兇悍異常,且行動靈活飄忽,讓人捉摸不定。近些年來,反而是唐軍在這一波波的侵襲中被消耗著實力。
這就猶如你蓄滿力的一拳重重地打在了棉花上,憋屈卻又無可奈何!
校尉楊大眼在這次蠻人侵襲的時候全軍出擊,也是打著能重創這些蠻人的主意。畢竟這些蠻人都是一群狼崽子,你要是不能讓他們知道痛,他們便會在你放鬆警惕的時候一下子咬斷你的喉嚨!
在張武的帶領下,四十餘騎的騎兵迅速向著東邊某處而去,一行人浩浩蕩蕩,戰馬飛馳而過,只留下滿地煙塵。
“加快速度,隊正就在前面,我們得趕緊追上去!”張武高聲道。
“是!”眾人齊聲應道。
馬鞭飛揚,胯下戰馬嘶鳴,把速度催動到了極致。
在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這並不是一句說來好聽的話,而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他們是騎兵,在與蠻人的作戰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缺失了他們這四十幾人,很可能便會在對付蠻人的行動中陷入劣勢,從而影響整個戰場的佈局。
其實在之前二虎發出訊號彈之後,隊正吳起能分出張武帶人來援,就已經是冒著極大的風險了!
要知道,在張武帶人離開後,他手上所能調動的便是隻有一百名騎兵,而蠻人的騎兵卻是足足有著兩百餘人,差距相當明顯。
雖然滄州府一個營就有著七百五十餘人,但是大多都是步兵,對付騎兵的時候短板十分明顯。如果對方不與你正面交戰的話,步兵再多也很難左右戰局,這便是兵種對比之間騎兵的優勢。
要是換做一個冷血些的指揮官,可能根本不會分兵救援。一方是數量眾多的整隊蠻人騎兵,威脅巨大;一方則是等著救援的十人隊伍,孰輕孰重,很好抉擇。
所幸雖然吳起平日裡像個“悶葫蘆”似的,還有些不近人情,但是面對下屬卻做不到那麼冷漠,這也是老馬他們的“運”!
在馬不停蹄的飛馳之下,張武終於帶著眾人追上了一個人影,那是吳起特意留下來的傳令兵。
看到張武帶人趕來,傳令兵道:“隊正令我在此處等待張夥長,蠻人已經分為三隊,各自行動,請張夥長迅速帶人往東南方追擊,務必攔截!”
張武拱手道:“是!”
這個傳令兵當然並不夠資格讓他行禮,只不過傳令兵代表的是隊正吳起,他還是要表現出足夠的尊重的。
言罷,傳令兵遞給了張武一張小紙條,上面是一個簡易的標記,代表了一處地點,他說道:“隊長說,追上蠻人後帶往此處!”
張武從軍多年,這邊境的地形也十分了解,只一眼便是認出了紙條上標記的是什麼地方。
上面自然有著考慮,這不是他應該過問的。只是,憑著多年的經驗他猜測到此次行動的關鍵可能就在這裡。
他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已經知曉。
命令傳達完畢,傳令兵便迅速驅馬離去,他需要把這邊的訊息傳遞回去,以便吳起能對此時戰場的情況做出準確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