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中褒貶,是千古帶頭,王朝覆滅的罪人,還是曝政權,不畏強權的民族英雄,不好說。
不過對於二人卻是無所謂。
用他蘇必武這個沒讀過幾天聖賢書的文盲子的話來說,便是老子管他個錘子。
整整三十萬大軍,便是黃葵國所能拿的出手的所有有生力量,其中東拼西湊了有足足五萬鐵騎。
熟知,整個大玄王朝,千萬平方疆域範圍,大幾十萬萬人口內,也不過只有常備的二十萬全副武裝鐵騎。
就這二十萬鐵騎更是被拆分為大大小小的一對對,一列列,拱衛各個疆域。
上萬的鐵騎行伍都難見到,即是不行,亦是大玄王朝那些個穩站正大光明殿之中的各部大員所不願。
騎兵,尤其是那種全服武裝的,沙場之上擺開陣勢來,蹄聲如雷鳴,地動若山搖,不需多少,千騎足以。
所以歷來王朝之中對於兵將防患,七成便是在於防範騎兵。
若不是因為北距北防黃葵國,多居關一帶也不會頭一次的攏聚了足足有四萬整編制的著甲騎兵。
就為這,那些個朝堂文官,也不知道是上了多少次的書簡,奏章,章章皆是直言不諱,就說邊陲地的那些個武將官領,野心真是忒大了。
還敢張嘴就要五萬整裝的騎兵,其中還包含著五千重甲騎兵?
真該把多庸關的那些個邊關將領都給召返回京,投進皇城司的大牢裡面,好好的詢問一番有沒有那個觸及龍威的歪心思。
多庸關沿線很長,常駐軍有整整三十萬,這還不算龐雜的那些附屬湘軍,所以四萬騎兵部署開來根本就不夠看,超過一萬騎兵攏聚的都沒有。
能領到五、六千份額的邊關將領,都算是朝中有人的大臉面人物,能直達聖聽的那種。
至於那奏章中的另外一萬尋常騎兵和五千重甲鐵騎,不過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殺價籌碼,若是真的往朝中上報四萬騎兵,能被兵部大員給允諾批准三萬抵達邊關,就算是那位在兵部之中椅子擺的最高,拍板定案的那位,是喝多了酒,半醉半燻時下的披紅,蓋的大印。
蘇必武此時心中是疑惑困頓不解,包括這場的也間行軍,毫無兵法可言。
憑藉著整整五萬全副騎兵,取得一兩場的短暫勝利,就算是對面是屹立多年的大玄王朝,也不是件什麼難事。
更別提行伍中還有幾百罩黑紗,裹黑衣,皆是氣息內斂,讓他蘇必武這個說是殺人如麻都不為過的殺場悍卒都感到一絲絲心悸的的來路不明人。
但難就難在打下了這一兩處城池又該怎麼辦?又有什麼用處?
後續又該是如何的抵禦大玄兵家的反撲?
而且這明顯就是羊入虎口,硬往這口袋裡面鑽的舉措,他蘇必武還是不得不遵守。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在他蘇必武眼中壓根就是不存在之事。
所以蘇必武的面龐之上愁雲密佈,心中還是不斷的安慰自個,自己這個光會廝殺的糙漢子反倒是操起朝著那些飽肚文章的筆桿子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