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陽看到王白石這個離經叛道般的假設,讓他想起中古諸聖時代中期,調藥學發展史中的那場偉大的變革。
那場變革的最開始也是由這麼一個離經叛道般的猜想所引起的,就連提出那個猜想的人,可能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猜想,會徹底顛覆已傳承了二千多年的經驗式調藥手法。
要知道經驗式調藥手法在當時已經自成一個體系,算是極度完善了的。
雖然星書館裡修煉入門書籍少之又少,但對於各種歷史的介紹書卻是一本也不缺,就這調藥學發展史而言,星書館就收錄有大量相關的人物傳記及編年體史書,也有不少的詩歌與小說,這些大都存放於星書館的四樓五樓。
上到這最頂兩層的葉清陽,在本來就對那段歷史有不少了解的基礎上,在看過一輪那些書的描述之後,腦海裡對於調藥學在九曜星洲人族內部的演變,已經有十分清晰的概念,儘管不能如數家珍,但整體的脈絡把握還是極為明瞭的。
做為一個以後要深研調藥學的人,如果能瞭解調藥學的發展,這對於他在理解現今的調藥體系有很大的好處。
調藥學是一門研究如何把各種星藥植混合,調配出效果更好更易吸收魂藥的學科,經過調藥師的調配可以讓星藥植髮揮出數倍的藥效力,絕不只是普通的一加一等二那麼簡單。
在上古到中古前期,要把數株星藥植調配成一枚魂藥,需要的工具只是一個上好的藥鼎。
而當時的藥方書寫是由所需的星藥植及相關數量與質量組成,這種古老的藥方可以說是相當的簡陋,與現在的新式藥方比起來,所攜帶的資訊實在是太少了。
當時,任何一名調藥師拿到藥方之後,如果沒有原研究出藥方的調藥師去指導,那麼要進行的第一步,就是花費大量的星藥植去自行摸索出調藥手法,這也導致當時的調藥師一般掌握調藥的魂藥都十分的單一。
一名火星屬的獵魂師若要成為調藥師,就必須要有一個師傅帶著才能入門,那時的調藥師圈子流行魂藥派別之分,一般一種魂藥的調藥手法掌握之人只有某一個派別,而掌握的魂藥多是師承下來的,能自己創造新魂藥的藥方的調藥師,少之又少。
並不是說,那時缺少對調藥學天賦異稟的人,只是要創造一個新的藥方所需的花費多得嚇人。
很多調藥師為了創造出新的藥方及調藥手法,散盡家財不止,還不得不依附於各大勢力,有的人一生就只研究出一種魂藥,這還算是好的情況了。
故而,這樣的調藥學怎麼可能發展繁盛,如此珍貴得來的調藥手法又怎會肯輕授於人。
所謂的經驗式調藥手法,就是把調配魂藥所需的星藥植按藥方描述的克數與數量,精確無誤地一份一份投入藥鼎中,然後由調藥師催發凝鍊出調藥之火,投於鼎底燒煉,對星藥植進行調配。
首先要用高溫將星藥植內的蘊含的植魂力汁液提煉精純出來,逐步去除不必要的雜質。
然後根據汁液的微小變化,在不同的時間節點,透過對調藥之火打入各種繁亂的控火印,以合適的速度讓調藥之火發出火力魂波,使汁液調配煉合,最後凝成一團,待出現成藥現象,則可結出魂藥。
或許調藥師對於時間節點的把握,尚可透過列出時間表,標出節點的方法來解決,只要調藥師每一步的時間都精準到不差絲毫就可以了。
但對於控火印的掌握,就只能透過經驗來判斷,只有透過不斷地去嘗試調配,反反覆覆地感知汁液的變化,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住了某一個控火印。
要打出正確的控火印,最重要的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感覺,而師傅的作用在這時就體現出來了。
師傅可以在一旁看著徒弟控火,在一次次失敗中不斷修正徒弟的感覺,把調藥之火的變化掌握住,進而順利打出正確的控火印,這樣方可有機會成功調配出一枚魂藥。
每一種魂藥都有一套相應的控火印,這無法用語言文字描述出的印法,都要依靠經驗老道的師傅,一套套地演示才能傳授給徒弟,一切全靠經驗,如此一來,學習調藥學成為調藥師就十分之困難了。
那時的魂藥是珍稀物品,有的簡單低階魂藥甚至還被當成是傳承寶物或傳家寶來看待,在市場上很少有流通,僅被大勢力所掌握,而且功能較為單一,多以最實用的療傷類與衝擊星魂力境界為主。
一個調藥師的級別認定,不是由調藥手法能否達到應有水準而決定,而是由調出一枚相應等級的魂藥來決定。
就算調藥手法不過關,只要在調藥公會的認定考核中,好運地調配出魂藥,便算是那一級別的調藥師了。
或者在公開場合,調配魂藥成功,多人做證,調藥公會也會收集此類資訊,發以調藥師等級證明,就算的一生只成功過一次,那個級別也不會有任何人質疑。
也就是因為這樣,那個時候普通調藥師的地位普遍不高,大勢力培養或支援一位調藥師所要用到的資源,與那位調藥師調配出的寥寥無幾魂藥,兩者的價值相比輕,往往是前者更大。
調配星藥植成藥的機率太低,經驗式調藥手法太難掌握,導致調藥專業成了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專業,若不是天賦極高,或掌握有大財富,很少有人想去選修這一專業。
因此,這一專業的高成就者一向都是白髮蒼蒼的老者,他們憑藉多年浸淫於調藥的深厚經驗,才有可能攀上此專業的頂峰。
也只有這種調藥專業的老前輩才是各大勢力的座上賓,如果不是大勢力或某位大人物急需某種魂藥,很少有人願意花大代價去請調藥師調配。
有時魂藥的價值比調藥師本人更高,若是無勢力的調藥師出門遊歷,如果不懂隱蔽身份,被兇惡之人所知,其風險比一般獵魂師要高得多,這幾個因素加起來,就讓調藥師成了只有在大勢力或大世家中,才能光明正大地出現的專業。
經驗法的發展在中古前期就達到了巔峰,其中以那時一名調藥巨匠秦漢志,所著的一本集古調藥學經驗法於大成的著作《九章丹注》為此法巔峰的標誌。
在九章丹注中,前三章的丹注分別闡述瞭望、聞、問這三大辨植方法,為後世“四辨法”的總結打下重要的基礎,那個時候“切”辨植法尚未成形,顯然當時的調藥師對於結晶位置及植紋印結構的辨別並不注重。
中三章丹注分別命名為藥鼎、除雜、化火,藥鼎章闡述了藥鼎的各種結構與型別,分析了各個部件對於調配過程中會有什麼影響。
除雜章分析了何為雜質,有如何去除雜及雜質對成丹的影響等內容,凝火章則針對獵魂師所化出的調藥之火進行分析介紹。
後三章是控火、凝鍊、成丹這調配魂藥的最後三大步,秦漢志對這三步進行了分析總結,融入自己的理解,把其變得簡單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