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戰略要地。中原古戰場。
用老蔣的臺詞來說就是——歷代大規模征戰五十餘次。是非曲折,難以論說。
但是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古戰場上,決定了多少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
所以,古來就有“問鼎中原”的說法。
放眼四周,一馬平川。
沒有山。
只有平原。
一望無際。廣袤無邊。
無論是什麼武器,都可以在這裡全威力施展。
飛機、大炮、坦克……
最理想的戰場。沒有絲毫限制。
有鐵路。有公路。交通便利。部隊可以快速機動。
騎兵可以縱橫馳騁。肆意發揮。
現在回頭想想,覺得自己還是眼界小了。居然讓48軍從大別山東南麓趕來。
其實,應該讓48軍在南昌上船,直接去漢口,然後上火車。
火車從漢口到達徐州,只需兩天兩夜。
部隊還不用那麼疲憊。
看滇軍60軍,下車集合,很快就能投入戰鬥。
等48軍從大別山南麓趕來,黃花菜可能都涼了。但是居然也沒有人提醒自己。
唉……
“專員。”
何柱國低聲叫喚。
張庸將思緒拉回來。然後點點頭。
翻身上馬。準備出發。
做什麼?
去濟寧。
“協助”整編韓復榘的部隊。
嗯,是協助。不是督察。主要就是為了防止兵變。
雖然兵變的可能性很小。韓復榘的部隊,根本就是一盤散沙。完全沒有凝聚力的。
他這個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可以說是大雜燴。魚龍混雜。
他麾下的幾個軍長,也是各有各的算盤。
12軍軍長孫桐萱,窮苦人家出身,比較傾向於進步。打仗也有些精神。
55軍曹福林就非常滑頭。西北軍出身。不是不能打。但是算計的很清。
56軍完全是湊數的。只有兩個師。基本上是空架子。人數一萬都不到。
軍長叫田瀚文。但是沒有在軍政部的編制序列表上。
換言之,就是這個傢伙,是個臨時工。沒正式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