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向北。
沿途都是平坦的曠野。
沃野千里。
物阜民豐。
本來,陽春三月,應該是春耕的好時節。
如果是在平時,道路兩側的田野裡,應該有大量的老百姓在辛勤的耕種。
可是,此時此刻,張庸看到的,卻是一片荒蕪。
只有稀稀拉拉的人煙。
仔細看,還都是老人。沒有青壯年和婦女。
隨著侵略者的鐵蹄逐漸迫近,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背井離鄉,向西逃難。
恐慌的情緒是會蔓延的。
尤其是在濟南淪陷以後。
濟南是魯省首府,都被日寇佔領了,何況是其他的地方?
估計也沒有哪支國軍能夠給老百姓勝利的信心。
即使有人留下,其中的青壯年,也會被軍隊徵集。然後強行帶走。
尤其是韓復榘的部隊,拉壯丁的現象非常普遍。軍心也是最不穩的。需要高壓才能勉強維持。
如果是在以前,張庸對拉壯丁這樣的現象,當然是深惡痛絕的。
可是,現在,卻是百感交集,只有苦澀。
將青壯年帶走,是基本操作。總不能留給日寇利用吧?
日寇也不可能放任華夏的青壯年不管。要麼是圈禁起來。要麼是殘酷殺害。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沒有誰可以置身事外。
你是青壯年,本身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因為,你本身就是戰爭資源的一種。如果不能為我所用,就要毀滅。絕對不能為敵所用。
日寇的三光政策,就是要徹底的摧毀抗日資源。
無論是人還是物。
“嗒嗒嗒……”
“嗒嗒嗒……”
馬蹄聲掠過原野。捲起漫天的灰塵。
沒有下雨的原野。非常適合騎兵疾馳。雙方都能將戰鬥力發揮到極致。
逐漸靠近東平。
空指部地圖還是沒有顯示。
附近可能有日寇騎兵。但是沒有攜帶重武器。
張庸舉手。示意放慢速度。
忽然後知後覺。
我好像需要組建幾個騎兵營?
既然有輕裝步兵營,那組建幾個騎兵營很合理吧?
在中原戰場,騎兵的移動速度更快,可以更迅速的開地圖,更清楚瞭解日寇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