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壁上刮下來的菌液,被放置於隔熱的容器當中。
她開始指揮實驗,她接過助手遞來的噴火槍,按下開關,青藍色的高溫火束從金屬的埠噴出,將火束對準了容器中的菌液。
火束的最高溫可以達到1300度,在高溫的炙烤下,很快菌液當中的水分就被烤乾,如同燒起來的塑膠般體積緊縮,接著冒煙,燃燒起來,幾分鐘後,變成了一團燒焦的無機物。
和過去的實驗結果一樣,這並非她第一次做灼燒實驗。
“Hel”仍然會在高溫下變形燃燒,它們懼怕高溫,這是由灼燒實驗得到的結論。
用火焰對付小規模的屍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北國爆發小規模屍潮的時候,通常感染體都會被集中起來焚燒,直至感染者的肉體和體內的黴菌一同燒成灰燼。
但燃燒的過程一定要規範,根據北聯邦制定的規範,在焚燒感染者屍體時,必須由焚燒局專業人員負責,將所有屍體及相關物品運往最近的專用密封火化場進行焚燒,且連續焚燒時間,不得低於72小時。
這是為了確保將所有的感染因素都毀滅掉,其中“不得低於72小時”和“運往專用密封火化場”的要求,是死命令。
在聯邦剛建立的幾個月裡,爆發的小規模屍潮數量頻繁,諾達的國土內,一個月有十幾起混亂髮生,經常是先出現一起,然後在同一片區域附近連續爆發。
研究員們,包括蘇婉清在內,都認為這是因為焚燒不規範引起的。
通常一個地方爆發屍潮後,會由武裝人員進行鎮壓和救援,那時候還沒有什麼焚燒局,鎮壓結束,就是一場大火燒村,用凝固汽油彈,將周圍區域全部燒掉。
這是聯邦剛建立時候的處理辦法,那時候政府才剛重新建立起來,剛開始將精力,用於各地域的感染爆發上。
在混亂的時期,經常會爆發感染。
人們沒有一個統一的生活規範,沒有意識到“Hel”的習性,所以會導致感染的發生。
小規模的屍潮,並不少見,反而非常頻繁,甚至有一些地區,完全淪為感染者的領地了。
寒冷能壓制“Hel”,但並不代表它們不危險了。
政權重新建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民眾進行教導,教會他們該如何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
政府組建了專用部隊,用於處理小規模屍潮,同時對已經出現的感染體,進行清理和掃蕩,收復領地,團結民心。
他們一直採用就地焚燒的辦法處理感染體,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某地焚燒感染體之後,經常過個不久,這個地方臨近的區域,也會爆發感染。
蘇婉清對於此事很關注,她做了研究和就地考察。
她認為這是由於燃燒不充分引起的,在燒村的時候,會導致溫度上升,有一些死角並不能把黴菌燒乾淨,反而因為溫度上升,讓它們活躍起來,所以爆發了連續感染。
於是她聯合其它研究者給出了建議,只將屍體和屍體身上的隨身物品運往焚燒廠焚燒,而不是燒村。
沒必要燒村,本身北國的氣溫很低,只要把感染體運走火化就好了,村內殘留的黴菌,不會在低溫下翻起什麼浪花。
政府在建議下,建立了焚燒局,並制定了焚燒規範,那之後,就沒有再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北國已經有近兩年,沒有爆發感染了。
沒有人再對“焚燒”這個問題,做更深的探討。
但真的是這樣麼?“Hel”真的怕冷嗎?
蘇婉清覺得他們或許太小看“Hel”了,覺得低溫能壓制住這種黴菌,能讓它們變得不活躍。
她接著做後續的實驗,這一次是盛著水的菌液。
她將噴火槍對準了容器,按下開關,高溫火舌攀附到水面上。
水火不相容,白色的水蒸氣冒出,火焰持續不斷地釋放光和熱,一直到把所有的水烤乾。
她依然沒鬆開開關,繼續灼燒容器內剩餘的菌液。
出現了和剛才一樣的現象,菌液裡的水分被燒乾了,然後燒了起來。
助手又端了一個裝著水的容器過來,她把噴火槍交給助手,站在一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