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12章

“朕不管你們用什麼方法,朕在宮宴之前要見到一個大方得體,無痛無災的皇后娘娘。”穆連城沒有去察覺下方太醫的視線,聲音冷漠淡然的說道,彷彿關於蔣玉的一切都無他毫無關聯,唯一的要求就是讓蔣玉在宮宴之上莫要讓他丟臉。

畢竟,一個剛從天牢之中出來,且身子病懨懨的皇后,在宮宴之上,也確實是讓人覺得有些晦氣而又失禮。而蔣玉是他的皇后,她失禮,自己的面上也實在有些不好看。

太醫聽了穆連城的話愣了一瞬,想了想還是默默將“皇后娘娘身子弱,此時用猛藥強硬催醒,恐怕與身體大有傷害。”一句話咽回了肚子裡,不敢再出一言相駁。

只是在出了御書房外的大殿之後,太醫回頭看了看戒律森嚴的殿堂,裡面正有一個有能力有權謀的皇上,帶領著他們的大明更上一層樓。只是江山美人,美人再好也不是他所喜的那一個,又有誰能說得清其中的真正關係。

不過是可憐了大明好好的一位皇后娘娘了。蔣玉笑了笑,回頭看向南宮瑤,面上的表情似真亦假,還隱隱帶著一絲炫耀得意神情,讓人根本分辨不清她的心中到底是如何想法。“你可曾聽說過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家母曾於本宮五歲生辰之時說出這句話,所以自那以後,本宮覺得,聰慧又如何,倒不如蠢笨一些,或許還能過的輕鬆,活得長久一些。”

南宮瑤第一反應是想笑話,這有怎麼可能,不過是一個五歲的孩子,又哪裡能懂得這句話的意思,並且從立志做一個蠢笨之人,至如今已經是十九年。

可是她看見了蔣玉眼底的淡淡笑意,雖是笑著,可是看久了卻是發現眼底隱藏的一絲似諷非諷的神情。這讓南宮瑤默默吞下了她以為是玩笑的話。

或許,這位在大明京都聲名狼藉,又何嘗不是因為她的地位高,而對比起來,太過平庸?

不過眼下,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位皇后娘娘也確實是深藏不露,之前這兩年之中,她也沒有發現過,原來這位皇后娘娘琴藝是如此之好。想必其他的,琴棋書畫,應該也是不差的。

“哦,那妹妹斗膽,姐姐今天怎麼忽然就不再藏了呢?”南宮瑤好奇地問道。

為什麼?

蔣玉眨了下眼睛,看了一眼坐在她身側的穆連城和蔣若素的身影,意味深長,狹長的眼角因為笑意而微微挑起,“因為啊,本宮終於發現,蠢笨之人不一定會有一個長久輕鬆的生活,而聰慧之人,卻能夠依靠自己,讓自己活得長久啊。”蔣玉說著,又是笑了一聲,拿起一顆小小的飴糖才是道:“有人曾與本宮說,會哭才會有糖吃,會說委屈才會有人心疼。可是現在本宮卻覺得,這糖,還是自己拿的才是最甜的,這委屈,只要本宮強了,誰又敢給本宮委屈受?”

南宮瑤有些訕訕地看了眼蔣玉的一旁,黑著臉的穆連城,卻是沒反駁什麼。雖然她也覺得這些話對於一個皇后,還是當著皇上的面,實在是有些大逆不道。可是南宮瑤在宮中兩年,一直冷眼旁觀蔣玉還有皇上穆連城和他心悅之人蔣若素之間的關係,只為這個幾乎付出所有的皇后覺得不值。這個時候,穆連城應該已經走到了大殿門口。

“臣妾,見過皇上。”

蔣玉的時間計算的很好,等到蔣玉將一切都安排妥當之時,正好是在剛向外走幾步的位置與大步走進來的穆連城距離三步之遠,一個正好可以配合著行禮的最佳距離。

蔣玉打扮清適,眉眼柔和,如此一女子,就是恍然得見,穆連城也會認為這樣的女子,是一個性格溫婉賢淑,就像神佛,天生溫柔之人。而現在蔣玉的模樣確實也給了穆連城這樣的感覺,似乎,蔣玉自從嫁給了他,不管是因為府中的規定還是自己的喜好,蔣玉是很少穿這樣的衣服,還有露出這樣與萬物無爭又與萬物相存的表情。

再也沒有穆連城在天牢之中,還有昨晚在宴會之上穆連城所看到的那個一直都是高高在上永不服輸的,在見到他的時候永遠都是尖銳,只有在面對她的僅有的父母親人之時,她才會露出自己真正的笑。

而他,好像也只能因為她的父母親人,才能得到她的正眼相待。

沒錯,是正眼相待,他清晰地感覺到,蔣玉對他早就沒有當初的一心一意了。當初還有一個人,好像是在求他,不要生氣?蔣玉忽然想笑,這樣的人,她以前是怎麼會一眼就喜歡上,然後竟然一直盡力糾纏著,輕易已經是快十年,而她嫁給穆連城也八年了,嫁給了一個根本就不喜歡自己的人,意義在哪兒?

蔣玉慢慢放緩了呼吸,也不再去掙扎著擺脫穆連城的鉗制,而是就在這樣的緊急關頭慢慢地平靜下來,眼神深幽無波。

穆連城注意到了蔣玉忽然停下了所有掙扎的動作,這是要一心求死?穆連城憤而低頭,卻忽然注意到了蔣玉的那雙極為好看的,平時都彷彿透著水光的眼睛,而此時,那雙總是一勾一挑一眸一笑中盡是情誼的眼睛正是在靜靜地看著他,也看著他手下的動作。

他在發狠地掐著她的脖子。只是只有先皇才是真正曉得,靖州雖然聽著風景尤好,政績卓絕,可是當時的靖州因為在群山之中,路途遙遠且因為連年的天災人禍山匪橫生,靖州百姓民不聊生。

而之所以靖州會傳出來海晏河清的說法,也不過是先皇在知道前因後果之下故意縱容出來的說法罷。

這個時候將體弱多病的戰王府世子派往靖州養病,也分明可以看出他們皇家對與戰王府的態度。

而且陳策一定不知道的是,先皇為了更好地控制長孫世子,早在他前去靖州的送別酒中摻和了一些特殊藥物,務必保證長孫鴻旭就算不死,他的命也一定要攥在他們穆氏皇族手中。

可是,已經是這樣的惡劣條件,長孫鴻旭自從上次回京卻是一直都從未表現出一點對於靖州的不滿,暗探來報說靖州的山匪許久不曾下山燒殺劫掠,如今早已是徒有其名。

這樣的改變,究竟是誰帶來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