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信下午回來,入得府中,升為總督後,幕府又有改制
大楚國政,三司分立,一省行政主官是布政使,而巡撫,顧名思義,就是代表皇帝巡查安撫地方,是以集三司大權於一身,在本朝並非常設,是針對性職官,半欽差的性質。
至於總督,實際上性質和巡撫一樣,只是把巡撫臨時時半欽差外遣官固定下來,實際上就是地球上的持節藩鎮節度使。
總督總攬全省軍政,幕府長吏實際上就是幕府簽押房的主官,所謂的簽押,即簽名畫押蓋章的簡稱,縣、郡、省各級處理公文的地方。
因此幕府長吏的品級,也自正六品晉升到了正五品,與太守同級,終於解決了管理下面太守的問題,實是幕府中屬官第一人。
沈軒跟隨著方信為政二十年,所到之處,一切政務都井井有條地執行著,因此這幕府長吏,自然就是他來擔任。
其下,就有所改制了,按照總督的級別,幕府又建法司、倉司、戶司、兵司、士司、田司等六司
法司對應著刑部,倉司是管理倉庫和財政收入,田司是管理田地圖冊,至於戶司,管理管轄下的民冊,而兵司對應著兵部。
士司具備著吏部部分職司。
各司主事,稱為輔政司,也是正六品職,位在縣令之上,其姜清柏卸任代理郡丞,而擔任倉司輔政司。
張琢任戶司輔政司,而本來不知名的張弘,也任法司副輔政司,風適任兵司副輔政司,士司副輔政司卻由紀度擔任,而袁程正式擔任田司副輔政司
副輔政司。是指有些人資歷還淺。但是為了必要。還是要提拔了上去。為副六品。僅僅是表示新舊資歷。實際上還是主官。至於下面地各級官員。卻也一一任命。
總督下面地八郡五十三縣。雖名義上還需上報朝廷批准。實都是方信一人裁決。地方財政收入也全部歸幕府。並無上供。
而商務司。改成商務廳。雖然方信想提拔到與六司六部並列。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
而幕府親兵。本來按照子爵編制。只有三十甲士。按照太子太保作宰相銜來看。也不過三百親兵。但是現在。方信正式建虎賁營。編制卻有一千二百。以李氏族人為將。
回到了簽押房。才推門進去。就見得房裡只有沈軒和張琢二人。兩人都穿著半新不舊地絲綢袍子。正在工作。見方信突然進來。忙微笑著起身行禮。
方信擺了擺手。也是一笑。自己坐了下來。說著:“最近政報。送過來沒有?”
此政報不是報紙,是指郡縣送上來的檔案,或者說邸報也可以邸報早在西漢初年就創辦了,後世實行郡縣制,各郡各省在帝都,都設有辦事處。這個住處叫作“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長官之間做聯絡工作,邸報之稱即由此而來。
現在,各郡各縣在幕府也設有同樣機構,以把一些日常的公文上達下傳。
見方信問,沈軒回答的說著:“今邸報還沒取來,不過最近在議著葛藤的事。”
“哦,葛藤。當年我為縣令時。就曾普植,主要是不花費多少人力。”方信不由笑著說著:“葛藤可作飼料。對多數牲畜地適口,以馬較為喜吃,採挖塊根,洗去泥土,舂碎,還可煮吃或製作涼粉。”
葛藤是一種半木本的豆科藤蔓類植物,具有驚人的蔓延力和繁殖力,喜歡生於丘陵地區的坡地上或疏林中。
“葛藤的種植怎麼樣?”方信又問著。
“已經種下了。”
“恩,本省三分之二是丘陵,山地多,向丘陵山地一灑,就長的滿地滿山,而且還用不著播種,有根地話,年年會發,不敢說解決一些食物問題,至少也是一門路子。”方信有些得意的說著。
“主上,屯田的已經安排下去,牧羊的也控制著,只是還有一些部族不肯離開家園。”張琢任戶司輔政司,掌戶籍,就說著。
方信點頭說著:“這也是人之常情,現在已經到了屯田地的蠻人,還有多少?”
蠻人屯田,可就沒有稜堡住了,雖然也是按照二百五十戶一村來計算,但是卻不可能讓它們住在稜堡內,而是居住在民房中,四面有稜堡安置。
“主上,蠻地的漢族,已經到了十四萬七千人,分成一百十二營村,都已經派了下去,餘下數萬人,也會陸續到達。”
“至於蠻人,各部族相互交雜,到了十六萬七千人,也分成一百三十營村,也按照計劃分配了下去,但是還有三分之二的蠻人,還沒有趕到指定地點,甚有一些蠻人,聽見要遷移,舉族遷移到深林之中,難以追捕。”
方信聽了,只是格格一笑,說著:“這也無妨,不聽號令者都是棄民,不出者罷,出者人人可捕之為奴,先照此執行下去罷!”
“是,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