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平原整齊的蠻人軍隊,變成一排一排,只有螻蟻般大小,方信知道這時,必須回去了,不然就趕不上指揮了,因此說著:“點菸柱吧,我們回去!”
接到命令,頓時有人挑起燃材,點燃,片刻之後,一條濃黑的煙塵,直衝雲霄。
三十騎躍身上馬,在下面敵人發覺和趕到之前,迅速揚塵而去,直奔己方軍營。
而幾乎同時,見到黑煙,已經準備好的一條條軍令飛快地傳達下去
“將士全數檢查兵甲!”
“除武器外,一切多餘負重全部拋棄!”
“車營清點弩矢,全數推出!”
這些軍令,早已經準備好,有條不紊的釋出而出,方信策騎前行,突然之間,想起了李世民,李世民,也經常帶著十數騎,數十騎親自前往觀看敵營
而此時,他也心潮噴薄,十五里,在良馬拼命策騎之下,不過是短暫的時光
“咚!咚!咚!”越來越近的軍營,已經響起了戰鼓
營門大開,方信直策而入,直上高臺
一上高臺,主旗直揮,方信直著下令
頓時,三百輛車,全數開出,只是見到這三百輛車,方信心中就湧出無限的豪情壯氣
對付草原上的勢力,實際上步兵必須有長槍陣,這長槍陣,方信也有訓練,但是卻不會真正把希望寄託在這上面——這實際上是以紀律和生命來抵消敵人的優勢
方信這時,卻也不能憑空製造出火槍來對抗,這毫無疑問,會受到位面嚴厲的打擊
不過,追尋上古,方信還是挖掘出一種力量來,這就是漢朝就有的弓箭發射車,歷史上就記載,可百箭齊射的車,密集如蝗
上次車陣,發揮了巨大地作用,這時,把車上配上厚木板,車頭車尾都有鉤和環,平常車上可以載彈藥糧草,還可以載盔甲以節省士兵體力,撤退的時候也可以載傷員,一旦遇到了敵騎,只需要片刻時間,就可將戰車首尾的鉤環相接,排成一圈掩體
上面多配於標準訓練的弩箭手,連射之下,其箭如雨,下面甚至有輔兵推之,雖然緩慢,但是還可推行,要是敵人靠近,士兵也可以從準備好地縫隙間,用長槍往外亂捅殺敵
這種車,在方信改善後,才隱約記起,地球上明時,與蒙古的戰鬥中,也曾經有過這種戰車,並且建立大功——蒙古鐵騎往往要付出數倍乃至十數倍地傷亡才能消耗光車營的彈藥然後將其殲滅,就是因為車營的這種強大火力,自明朝中期以後蒙古被迫嚮明朝稱臣,連成吉思汗的封號也必須得有明天子冊封
唯有三點,第一點就是隻能緩慢前進,不可快速追擊,其次就是製造不易,價格甚高,最後必須是相對平緩之地
而這三點,卻此時全部滿足,蠻人卻非完全牧民,他們的大部分根據地,還是山林之中,到了這地步,不得不戰,這和滿清幾乎是一模一樣,滿清可不是草原民
而蒙城關之前,卻正是平地
至於出錢,方信有著免費的流民民工,只重要耗費一些原材料和錢米,與後世完全不同,所以打造這三百輛弩車陣
最關鍵的是,這是這個世界上第一次出現,蠻人不知,必碰的頭破血流才可
山風吹來,衣衫拂拂作響,仍帶著殘冬的寒意,方信一聲令下,萬軍踏步上前,兩軍不斷靠近
突地,號鳴聲不絕,蠻兵三萬騎,直如洪流一樣撲了上來
萬馬奔騰,地面震動,人人為之變色,方信聽到遠方戰馬疾奔的聲音,仰首望天,說著:“好兵法,卻是取死之路!”
說兵法好,就是因為這一著,非常簡單,在以前,卻無法可破,二萬鐵騎衝鋒,在此平原之地,避無可避,就算有著長槍陣,也無法抵抗,八萬軍一衝就破,實屬正常
這一手,就叫大巧如拙,非上等兵法之人,無法決斷
可是遇到百車陣,就是取死了,眼望萬騎浮在地平線上直衝而來,方信浮現出冷笑
兵法之道,勝負一線,棋高一線,其距就大於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