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淨土十疑論> 第六講《淨土十疑論導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講《淨土十疑論導讀》 (1 / 4)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十一頁,甲九、路遠難到、根缺不生疑。

淨土法門的修學重點在於感應道交,這個地方有兩個疑惑,就是我們的心很想跟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感應道交,得到他的救拔,但是這個地方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距離的問題,我們感應的距離太遠了,是不是會構成障礙;第二個、這個卑劣的果報,我現在安住在一個卑劣的果報體,這個卑劣的身心世界的果報體,是不是會構成感應的障礙,一個是距離的障礙,一個是果報的障礙。

我們先看第一個距離的問題:

乙二、釋疑

丙一、釋路遠難到

為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說耳,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但使眾生淨土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動念即是生淨土時。為此《觀經》雲:彌陀佛國去此不遠。又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即得生彼,不須愁遠。

這段論文我們分兩段來說明:第一段是發明正義,第二段就引經證明,先看發明正義。

所謂的距離是對凡夫心中的妄想執著來說,才講到所謂的十萬億佛土。《楞嚴經》上說:我們的生命體有兩個內涵,一個是色身,一個是內心。

這個色身是業力所招感的一個果報體,這個業力所招感的果報體是有時間相跟空間相的,這是事實;你是活在過去、或者你是活在現在,他是活在未來;你活在高雄,他活在臺北,這個色身是有距離的。但是我們的內心,是沒有時空距離的障礙,我們講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為什麼我們這一念心長時間的熏習,到最後也變成有時間的障礙、空間的障礙?因為我們長時間對外境執著。

就是說我們的心本來沒有障礙,但是因為你的心有所住──心有所住,即是非住,你的心老是住在外境,所以外境時空的障礙,就轉成你內心的障礙。你的心本來是沒有老病死的障礙、沒有所謂空間的障礙,後來為什麼變成你感覺有障礙呢?因為你的心住在外境,所以變成有障礙。

這個地方就詳細說明,其實我們內心是沒有時空障礙的,所以只要你內心當中,真實的信願具足來憶念彌陀的聖號,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這句話是智者大師的名言,後世的弟子很多人引用。

說我們臨命終往生是怎麼回事呢?你臨終的時候,你內心安住在佛號,萬緣放下,安住在真實的心,緣彌陀真實的功德,放下娑婆世界虛妄的境界──緣真實的心、堅定的心,當下的念頭,就是你在蓮華受生的心。這個地方是娑婆世界,這個地方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華,你當初在定之心,當下就是蓮華的心,這兩個心是不二的。

也就是說,你前一念滅,當下下一念就受生,距離絕對不會構成障礙,所以起心動念一剎那間,就是受生淨土的時候,因為你的心本來就沒有障礙,那是你自己感覺有障礙,是你的感覺。

為什麼會感覺呢?因為你的心長時間在外境攀緣,外境本來是有時空障礙,你攀緣久了以後,你感覺你自己也有時空的障礙,是這樣子的,其實你的心本來是沒有障礙的。

以下引經來證明,《觀經》上說:阿彌陀佛國離我們是不遠的,它這個就是約內心的真實相,只要我們因緣、業力具足,一念就能夠生彼,不須愁遠,所以我們常說要恢復我們內心的本來面目,我們的心已經被外境熏習的不是它本來的功能。

天台智者大師,他剛開始出家的時候修法華三昧,修了三七日,在三七日當中息諸緣務,心中所緣的就是諸法實相,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誦經、意業的觀想《法華經》的諸法實相,在三七日中得到法華三昧的前方便,叫做旋陀羅尼,旋有入空。他進入到旋陀羅尼的時候,把整個心中有所得的心,暫時的調伏下來,他那個時候在定中,真實的看到現量境,他看到佛陀在靈山說《法華經》,很多菩薩在場,他自己也坐在現場。

諸位要知道,佛陀講《法華經》是在兩千五百多年前,那是過去的時間,那個空間是在印度的靈山,智者大師是活在現代的人,他是活在中國,但是他入了旋陀羅尼的時候,他回到了過去、他回到了印度,而且那個相不是妄想境,那是定中的現量境。那你說這個時空相是怎麼一回事呢?他明明是活在現代的人,他怎麼能夠跑到過去,真實的感受到佛陀親自為他說法?

因為我們的內心本來就沒有時空相,那是因為後來不斷的熏習,讓我們感覺到:現在的我跟昨天的我不一樣,明天的我跟今天的我也不一樣,那是我們自己的感覺,其實我們的心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楞嚴經》上說,我們的心本來是一個大海,這個大海碰到石頭產生一個小水泡,我們就認為這個水泡是我,其實失掉了整個大海。也就是說,我們對於時間、空間,是因為我們的執著而產生的。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

又如人夢,身雖在床,而心意識,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異也。生淨土亦爾,動念即至,不須疑也。

比如一個人做夢,他的身體雖然在床上沒有任何的動作,但是他那個第六意識的心、明瞭的心,可能受到佛菩薩的加被,就神遊到十方世界,看到很多的菩薩,經歷很多的環境。他當時的感受,就跟他平常接觸人事的感受是完全一樣的,完全有這種真實的感受;但是他的身體明明是躺在床上,而他的內心能夠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完全沒有所謂空間的障礙。這個道理,我們從夢境的譬喻也就可以合法,你的夢心能夠遨遊十方世界,你在唸佛的時候,你內心專注皈依在阿彌陀佛的那個臨終在定之心,當下就是淨土受生之心,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那是一種心念的感應,那跟外在的距離是沒有關係的,這個距離只是你心中的執著而已。

我們這樣子講,距離不是障礙,你心中的疑惑、你心中的貪戀那才是障礙,真正的障礙不在距離。

丙二、釋根缺等不生

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者,但論生彼國無女人,及無盲聾瘖啞人。不道此間女人、根缺人不得生。彼若如此說者,愚痴全不識經意。

這個女人及根缺,我們從業力的角度,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業力,業力就會出現受用的果報,有男人、女人,有的六根具足、有的盲聾瘖啞,盲就是眼睛看不見、聾就是耳朵聽不到、瘖啞就是不能說話,就是六根不具足的。我們的外表有男人、女人,六根具足、六根不具足,但是我們能唸的心,沒有這種差別,那個明瞭的心、本來面目是沒有這種差別的,那是一個果報的差別。你如果要這樣解釋,說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那你就是完全不瞭解天親菩薩造作《往生論》的意思。

丙三、結論

故《無量壽經》四十八願雲:設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稱我名號,厭惡女身,捨命之後,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覺。況生彼國,更受女身!根缺者亦爾。

這以下引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上說:為什麼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極樂世界為什麼沒有女人呢?他說:假設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的女人,她平常以清淨的信心稱念我的名號,但是她的心中不是發願要往生,她是希望厭惡這個卑劣的女身,她有這個願力,捨命之後,她再受女身的話,我就不取正覺。

所以極樂世界,在彌陀的本願攝受之下,是沒有女身、根缺的情況。不過這個地方的二乘種不生值得注意,你不發菩提心是不能往生的,極樂世界是為了大乘的無上菩提而安立的,你只是想要去成就自受用的安樂,以成就自受用功德的這種狹隘的心量,你就不能往生了。

為什麼不能往生呢?

祖師解釋說:因為你的心跟彌陀的本願根本不相應。你說感應道交要心心相印,你的心是狹隘的心、卑劣的心,阿彌陀佛的心是廣大的心,你說這兩個怎麼感應在一起呢?狹隘的心是不能感應無上廣大的菩提心。

十方世界有很多的淨土,有的淨土攝受三乘人──聲聞、緣覺、菩薩,有的淨土只攝受大乘根機的人,阿彌陀佛國土就是屬於這種,它不攝受二乘人,二乘人你不要來我這個地方──二乘種不生。人天乘的它也不收,後面會說到,你對娑婆世界有貪戀的它也不收,所以天親菩薩說: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界,它只攝受大乘的凡夫菩薩跟聖位的菩薩。

所以這個地方,大家要清楚。就是說,一切法因緣生,阿彌陀佛創造一個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存在法界,但是你要跟他感應,有一定的規矩、一定的章法,你把這個規矩具足了,你跟他相觸,他就出現感應。你因緣不具足,你就是沒有辦法跟他感應。你要去啟動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是有它的因緣的,這後面會說明怎麼去啟動。

每一個人都在唸佛,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把佛號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啟動,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得到;重點不是在阿彌陀佛對誰偏心,而是他因地發願的時候,他在設定無量光、無量壽的時候,就有一定的規矩,你不遵守這個規矩,你怎麼能夠啟動無量光、無量壽呢?那到底我心中念這句阿彌陀佛,我要什麼樣的因緣才能啟動阿彌陀佛這四十八願的加持力?把這個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正式的全部啟動起來?我們看最後一個問,作一個總結,這個最重要。

甲十、如何修行疑

我們看這個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