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夠帶來利益,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發國難財這樣的事情發生的不要太多,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資本即是商人,從而可以知道,在商人眼裡,利益的地位甚至凌駕在一切之上,
而對於一個商人,他需要從利益裡,拿出一部分來交稅,這比割肉還要更加的心疼。
在利益面前,商人可以淡薄王法。
這就讓商人有了想法,自己是不是可以越過王法,拿回屬於自己的利益。
偷稅漏稅就應運而生了。
做假賬什麼的,諸如此類的。
為的是隱藏自己的真實收入,這樣就能減少自己交稅的錢額。
對於偷稅漏稅,大秦是設有律法的,一旦發現,必將懲戒,抄家砍頭的,是毫不留情。
可即使面對抄家砍頭,卻依舊有商人鋌而走險。
在利益驅使下,商人就沒有不敢做的。
商人又自認為自己是聰明的。
聰明的認為,憑自己的聰明,自己即便偷稅漏稅,官府也是查不出來的。
這也是一種僥倖心理,在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人們的想法就是,自己就是天選之人,自己就是不會出事的。
話說的好,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就這樣的僥倖心理。
鍾銘弘,作為一個商人,作為閔縣的商行會長,他是成功的。
那麼在他的成功背後,是勤奮嗎、是吃苦嗎、是誠信嗎……?
若是光看他的表面,你也許會這樣覺得。
可鍾銘弘能成功,絕對不只是表面的一套,在背地裡,他還有一套。
都說無奸不商。
雖然這話有點以偏概全,但也證明這樣的現象是真實存在的。
成功的商人,就會從各個地方去扣取利益,這樣的精明,說是奸,也不無不可。
一般人和商人進行算計,吃虧的只會是一般人,這就是商人的奸。
鍾銘弘是閔縣最成功的一批商人,他的奸也是最拔尖的一批。
這樣的一個人,你看到他表面的勤奮、吃苦、誠信……
指不定,在他心裡已經想好要把你怎麼賣了。
就說說鍾銘弘做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