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豆腐腦都摳摳搜搜的模樣,任誰都看不出,這是剛剛滅國北濛,又在京師殺了個人頭滾滾的小皇帝。
正是歲旦,家家戶戶掛著大紅燈籠。
燈籠是趙政發動後宮妃子和濛女們一起做的,發放給了百姓。
當然,材料費還是要收的。
出自濛女之手,醜了點,粗糙了點,四四方方形狀周正的都少,不過顏色到位,圖個喜慶足夠了。
而且和皇宮用的一樣,算來算去,這可是御用之物!
“王川....”
“王成大....”
“王黑...”
“還有個王○○,估計是名字太難寫。”
“王可真是大姓,就這麼一家的燈籠,全姓王。”
燈籠上寫著許多名字,大多都是賤名,很土。
但趙政寫的時候,很用心。
因為這些都是北伐時,陣亡將士的姓名。
燈一點,就能照亮,天氣再冷,也總有股暖意。
魚承恩回來了,帶了兩碗豆腐腦,很貼心。
趙政喝著豆腐腦,問道:“承恩,春闈在即,士子都到京師了吧?”
“基本都到了。”
路遠難行,參與春闈計程車子,一般會提前一兩個月抵達洛邑。
“這次寒門之中,可有大才?”
“有...”
“姓王?”
“內臣記得,姓池,名半溪。”
“吃半席?”趙政喝完豆腐腦,不禁咂嘴:“吃席能吃一半,朝廷可養不起。”
魚承恩連忙應下:“池半溪吃的確實多,上了洛邑,因為開支太大,沒有苦讀備試,反而打起了零工。”
“京師給的工錢,確實比地方上多得多。”趙政託著下巴:“池半溪是哪裡人士?”
“南海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