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騎,已經兵臨雁門關了?”
聽到巴術懷話語中的威脅,沒見過世面的文臣,都有些擔心。
十萬濛騎可一統草原,三十萬濛騎可馬踏長城,五十萬濛騎可牧馬江南,若有百萬濛騎,天下盡歸北濛。
便是剛才利刃出鞘,鋒芒畢露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幾個老將軍,也面露幾分憂愁之色。
他們隨先帝征戰四方,當年也是和濛騎博過命的。
老將軍夏侯莽,就和一位二品濛將拼了一刀,濛將丟了腦袋,他丟了一隻手。
他們都不怕打仗,也不怕死戰,就怕拿命填上去,還是打不過。
而且戰事開始的太過突然了,實在讓人心裡沒底。
應當說一句,真不愧是濛人,將不守信用口蜜腹劍發揮到了極致,這邊使節還在洛邑京師呢,那邊就已經鐵騎扣關,想要越過長城。
文明道德可全被他們拿去擦馬屁股了。
一些知曉朝中隱情的老將,更是憂心忡忡。
邊軍的餉銀沒跟上啊!
朝中有奸人啊!
若是濛人裡也並非全是莽漢,佔據中原百年,也懂計謀。
濛騎強攻,頻繁攻打,或施以疲兵戰術,攻心之策,邊軍該如何守長城?
沒有人不圖錢,乾軍還到不了為信仰而戰的地步,若是長期作戰,不給錢,他們憑什麼賣命?
眾人愁眉苦臉之際,一直沒說話的曹玉府,笑吟吟地開口道:“烽煙未起,未有急報。”
先帝時就有言,曹孤雁一笑,大事小事沒煩惱,八個字,文武百官瞬間安心。
長城的烽火臺,有兩種烽火,一種是聚將防守、出擊,一種是像京師求援。
如果真像巴術懷所說,那麼兇險,蒙重肯定會第一時間點燃求援烽火。
除非濛騎能做到瞬間全滅大乾邊軍,但這顯然不現實。
其次就是急報,軍情緊急,即便沒有到點燃烽火求援的層次,也會有傳令兵跑死三五匹馬,趕著送來軍情。
軍情會先送到內閣,內閣就老曹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兒,一天十二個時辰連軸轉,偶爾睡一個時辰還是睜著眼,他說沒有,就不可能有。
這就說明,濛騎可能是如巴術懷所說,南下寇邊,但是吧....
打不進來。
“報!”
說來也巧,正好有小卒穿著邊軍甲冑,乘馬而來。
文武百官都在校場了,軍情只能往這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