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後這臺是我們實驗室研發的智慧無人拖拉機,‘鴻鵠’系列的第三代‘鴻鵠’T300,改進型T300K。”
“它的整車長7.8米,寬5.1米,自重16噸。最大400馬力。電力驅動。”
“可以進行二十四小時連續作業,負荷作業效率為每小時六公里,作業精度分米級。”
“能夠在耕作過程中完成土壤、作物、農藝的資料採集。實現全程無人化耕種管收。”
劉工介紹完畢。
在場眾人,特別是學農的學生們,都聽傻了。
十六噸的大傢伙,重型拖拉機啊,無人的,智慧的,二十四小時作業,還是全程無人化,甚至是輛電拖拉機。
聽他的意思,全程還是作物生長週期全程,不是某一項工作全程。
看科幻片麼?
啥時候種田都可以進化到這種地步了?
那些教授們則大多聽過智慧無人拖拉機的專案,卻沒都見過。
沒想到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了。
而且這裡竟然就有。
“小駱總,快快快,讓我們看看這鴻鵠是怎麼工作的吧。”
教授們已經等不及了。
簡單。
駱一航揮揮手,招呼一聲,“田裡最後收尾掉,準備進行收割作業。”
話音未落。
一群清音農業的小娃子就衝進了田裡,每個人手指頭上都套著小叉子,速戰速決把剩餘的一點大豆花都摘掉。
於此同時,幾名工程師從一輛貨車上卸下來配件,裝到拖拉機上。
另一邊,熟悉的小無人機又飛了出去,飛進田裡採集資料。
劉工這邊控制器與智慧農業那邊的資料中心對接。
很快地形資料又傳了過來。
“邊上留出一百畝淺翻,其他的深翻,我打算種蘿蔔白菜。”
一百畝淺翻的,自然是給文英凍死馬蘭草苗苗用。
“明白。”劉工答應一聲。
在裝置上操作起來。
很快設定完畢後。
兩臺“鴻鵠”T300K,自行啟動,順著田埂留出的通道,自己開進了大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