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志又進行了一下操作,螢幕上出現一個進度條。
趁著進度條在走的時候。
羅宏志介紹說:“剛才放飛的是兩架小型測繪無人機,搭載了六顆光譜攝像頭,可以透過分析植物反射或吸收的光譜特徵來評估植物的健康狀況、生長密度或種類。”
“當然也包括開花的情況,因為花的光譜範圍與植株不一樣。”
“資料採集之後,會傳送到我們的資料處理中心去進行分析。大豆花的光譜特徵我們之前已經記錄過了。”
“等處理完,就可以知道哪片地方花多,哪片地方花少,密度怎樣。”
話音剛落,進度條走到了盡頭。
唰的一下幕布上畫面一變。
花花綠綠的圖層不見了,回到了最開始大豆田的俯檢視,只不過上面多了密密麻麻的白點。
“這裡我們應用的是每十平米一個區塊,區塊內大豆花數量為一個點,花越多,白點越大。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大豆田開花的數量還是比較平均的。”
“不是我自誇,我們大豆種的特別好。”
在場許多人笑了起來,為羅少安不要臉自賣自誇,也為莊稼長的是真好啊。
這時臺下突然有人問,“剛才聽到說還可以評估植物的健康狀況,病害也可以分辨麼?”
羅宏志回答說:“可以的,只要資料庫裡有記錄,就能夠分辨是生病還是生蟲,哪種病蟲害。不僅是病害,還可以分辨是否缺肥,缺水,缺光,缺的是哪種肥。”
“如果使用近景農情監測相機的話,甚至能看到某一株植物的狀況,我們會定期用這個方式在田裡掃描,尋找病害起源點,在萌芽時就撲殺。”
“這屬於精細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番回答,引起一片驚呼,這裡還都是農學生呢,還有好多人不知道有這種東西。
更別說那邊高中生了,更是哇聲一片。
許多人舉手,許多人提問。
羅宏志左顧右盼,應付不來了,他好多也不懂啊。
這時只有駱一航站起來,拍拍手讓大家安靜下來,“請大家不要著急,之後我們還會演示許多新鮮東西。明天下午,我會請這些裝置的研發者跟大家做影片連線,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準備些問題,明天直接提問。現在還是繼續咱們的參觀體驗好不好。”
“好!”大學生們整齊答應。
能跟研發者連線啊,還有這好事呢,有志於此的學生們已經拿出本本,開始組織語言了。
等場面平靜下來,羅宏志接著說道:“咱們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摘大豆花。我希望大家分成四十組,每組六個人,五名成年人帶一名未成年人,自由分組。”
此話一出,大學生們激靈靈就激動起來,我是成年人誒。
要帶一個未成年。
高中生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