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修仙棄徒,回鄉種田唱歌> 489.大開眼界,千秋功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89.大開眼界,千秋功業 (3 / 3)

處處充滿了,全都能分辨的出的工業之美,農業之美。

總之,大開眼界。

——

而第二項參觀,更開眼界,開的人全身麻麻的,雞皮疙瘩起一身。

看蚯蚓。

好多好多的蚯蚓,多到都冒到土外面。

一平米空間內,可以養三至六萬條蚯蚓的蚯蚓場。

在這裡介紹的是凌同傑。

凌同傑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前面剛幫著文師姐拍照選人,現在又來幫齊師兄講解他的專案。

“這個專案主要內容很簡單,就是將牲畜糞便及有機廢料,比如使用過的菌包,混合泥土後養蚯蚓。”

“現在試驗的比例,每畝投放250公斤蚯蚓種,消耗500立方米糞便,產出300立方米蚯蚓糞有機肥料,及3500公斤鮮蚯蚓。”

“投放五十公斤鮮蚯蚓,兩立方米蚯蚓糞,也就是一千到一千六百公斤,可以改良一畝農田,低標準農田、鹽鹼地以及板結土地。”

“也就是一畝蚯蚓場的產出,一年可以改良70畝土地。”

“整套系統的目標有兩個方向,一個是8000萬畝嚴重板結的低標準農田,另一個是2.5億畝鹽鹼地。”

“不過鹽鹼地改良還在試驗中,我師兄現在就在海南臺風海水倒灌區做嘗試。”

“最好能夠都實現,實在不行,實現一個也可以。”

“而且我們希望整套系統可以做到正迴圈,改良的土地種植飼料作物飼料作物養殖牲畜牲畜糞便養蚯蚓蚯蚓改良土地。”

邏輯通順,目光遠大,而且現在就有例項放在這裡。

在場的教授們都眼睛冒光,圍著凌同傑打聽專案細節,還紛紛提出合作。

廢物處理啊、農田改良啊,特別是這套系統能正迴圈,做這項事情有的賺。

這點太重要了,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力量就會參與,民間力量比政府撥款,可強大太多太多。

當得知凌同傑是農科院杜教授的學生,這是杜教授另一個學生的專案。

在場的教授們信心更足了。

他們都知道,杜教授成名之戰,就是在黃淮海科技會戰時候,改良鹽鹼地。

如果真成了的話,沒準幾十年後,2.5億畝鹽鹼地就沒有了啊,全都變成標準農田,得什麼勁頭。

即便鹽鹼地失敗了,還有八千萬畝嚴重板結地標準農田呢,蚯蚓破板結,肯定沒問題啊。

中國人,永遠永遠都不會嫌棄能種的田多。

能把差的田變好,能把不能種地的田變成能種。

千秋功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