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敗沒關係,後面還有好多次失敗呢。
之後齊若木又用了覆土法,土壤交替法,浸水法,還有調整比例。
反正連續九次,各種招都使了,三千五百公斤蚯蚓禍禍的精光,一次都沒成。
第十次他開始變招,不投放蚯蚓了,只發蚯蚓糞也不直接放,跟乾淨土混合變回蚯蚓土,然後再大量投入鹽鹼田混合表層。
反正就是用蚯蚓土混合稀釋鹽鹼土的方式,先把表層含鹽量降下來再說。
從1.5降低到1.0。
然後引種各種耐鹽植物。
又失敗了四次之後,最終選中了耐鹽冰草。
順便還測出來這東西可以在0.6~1.02含鹽量土壤中生長。
接著冰草種植又失敗了三次,長不好的,發育不良的,半途死球的。
一直到第十七次,終於給種成功了。
才有了眼前這一小片綻放在茫茫白鹽中的綠色……
接下來的後續的計劃是,用冰草吸附鹽分的特性,繼續降低土壤含鹽量,等到低於0.6之後,深翻底層,繼續混合稀釋重複之前動作。
等全部低於0.6之後重新投入蚯蚓和蚯蚓糞,進行生物改良。
這一步的目的是改良土壤結構,並改善農田小氣候,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抑制返鹽。
齊若木還給起了個名,叫“上覆下改”控鹽培肥技術。
等用生物辦法加上冰草,反覆種幾次含鹽量降低到0.3之後。
普通耐鹽牧草就能種了,再繼續投入蚯蚓和蚯蚓糞,開始給土壤增加肥力。
這裡開始就是為了產生經濟效益,達成正迴圈了。
再之後,用牧草和蚯蚓,將含鹽量降低到0.1以下,恢復成普通農田。
工序繁瑣而麻煩,好處是,這類原本只能被拋棄的土地有救了,連含鹽量如此高的土地都能改良好,其他的更不在話下。
而難點嘛,齊若木失敗了十六次,剛剛完成第一步……
——
“還有一個問題。”齊若木炫耀完之後提到了目前的難點,“種出來的冰草能幹嘛用啊。”
“這個能吃麼?”駱一航問。
“能吃,即是菜也是牧草,不過含鹽量這麼高……”齊若木搖搖頭。
駱一航上下看看齊若木,“你唄,你們北方人口重,都賣給帝都人拌麵條。”
“地域歧視了嘿。”齊若木眉毛一挑,馬上懟回來,“先賣你老丈杆子家去,一天三頓拌麵條,一家子不變鹽巴虎不算完。回頭你媳婦回家一看,哎呀媽呀,家裡鬧妖精啦~~”
齊若木嘴這個碎啊。
文英聽了都扶額,這兩個人啊,就不能見面,見面就掐,一個犯賤一個找事。
還能不能好好幹活了。
“你們兩個消停消停,聊正事呢。”
齊若木馬上閉嘴。
駱一航馬上道歉,“哎呀,忘了文英你也是北方人。也口重,誤傷了。”
文英嘆了口氣,沒搭茬,把話題硬扭回正事。
“人吃不現實,鹽分太高,還富集的有有害成分。找找農院和各個院校做畜牧的,有沒有口重的豬牛羊品種吧……”
說完文英就漬了一下,被傳染了,她也把食用鹽分多說成了口重。
好在那兩個始作俑者根本沒意識到。
駱一航還問呢,“為什麼要豬牛羊?”
“因為需求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