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出生在雲貴川渝F4,還緊靠著川渝地方的娃子。
楊秉承自然知道豌豆顛是什麼。
這個時候還有豌豆顛?
還不挑土,不挑季節,把豆子變成了菜。
20天就能長成,10天一茬,一茬畝產600斤,一斤賣六塊……
這個……這個……
臥槽!
楊秉承馬上意識到,貓貓頭培育出的這個豌豆顛,跟他們家的現狀太合適了。
而且他是聰明人,不會瞎算計。
明白這豌豆顛產量這麼大,適應性又廣的話。
很快就會被打成白菜價,別說五六塊,一兩塊都困難。
像貓貓頭自己說的那種,一畝一輪賺兩三萬,這種高利潤的視窗期頂多只有兩年。
兩三年後規模擴大了,指不定會被砸成什麼樣子。
他可太知道那些菜販子了。
所以,現在不上車就晚了。
楊秉承馬上就給貓貓頭髮私信。
所有的平臺都發。
還從同學那裡借來貓貓頭的包裝袋,打上面的熱線電話。
還真讓他給問到了。
說現在是實驗階段,僅限農科機構和公司,公對公。
他要真的非常想種的話,請聯絡農技站。
得到指引之後,楊秉承馬上打電話給他們縣裡的農技站。
結果當頭捱了一棒子,他們縣裡農技站根本沒聽說過這事。
楊秉承不死心,又找到市裡的農技站。
這回好了,市裡的農技站知道新出的豌豆顛,講了好多政策,總而言之就是理論上不開放給個人,除非對公的環境沒有符合要求的,才會從個人農戶徵集試驗田。
楊秉承明白了兩件事,新種實驗只通知到了市一級,縣一級沒覆蓋到。
而自己家並不符合標準。
難啊。
不過楊秉承身上有股子韌性在,並沒有放棄,拿著電話不斷的訴說自己家裡的情況,聲淚俱下,生生把農技站的工作人員給感動了。
答應他去收集資料,提交到農科院,但是到底能不能入選,他不敢保證。
楊秉承是千恩萬謝啊。
過了兩天,家裡來電話,父親說家裡真的來了農技站的人,從田裡拿了些土和水,拍了好多照片就又走了,飯都沒留下吃。
楊秉承鬆了一大口氣,真的去了啊。
接下來就是煎熬的等待。
幾天後,等來噩耗。
沒有透過。
類似的環境有更合適的試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