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溫室裡,一畝一茬五百公斤都出現過,大田裡種產量三百公斤已經低了很多。
即便這樣,一輪十二次,3600公斤,如果小面積的話,精耕細作,4500公斤。
畝產真的快趕上白菜了。
那不得賣成白菜價啊。
不過沒有白菜耐儲存,損耗大,最終售價肯定會高過白菜。
但那是以後的事了。
現在該怎麼賣?
駱一航想了一下,先定了調子,“產量太大,每一茬生長速度又快,儲存運輸問題還沒解決。所以咱們只能賣往周邊,而且要快摘,快銷,中間環節越短越好。”
這也是應有之意,不然也不會把第一個實驗基地放在德陽,圖的不就是邊邊上就有消費市場麼。
兩千萬人口的川省省會啊。
距離三百多公里,四小時車程內,還有個三千萬人口的山城。
兩個超級大市場,多少產量都能消化掉。
“上市許可。”駱一航看向齊若木。
齊若木點頭答應,“我去搞定,很快的,農科院有專人負責這個。”
之前說過,實驗性的作物,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以上市銷售的。
而且試驗期作物銷售是育種機構很大的利潤來源。
作物進入市場銷售,審查的是有沒有生物毒素,有沒有金屬殘留,符不符合國家標準這些。
你種植成本,抗不抗病蟲害,怎麼輪播,如何排水人家不管。
同樣的,市場接不接受,賣不賣得掉,也看你自己。
資質搞定,駱一航又看向王紹鵬,笑道:“王總,我們這人生地不熟的,銷路方面能不能麻煩您呢?”
王紹鵬同樣笑道:“駱總客氣了,應該的。包在我身上。”
都是提前打好招呼的,找他這個地頭蛇,不就是幹這個的麼。
最後就是售價了。
駱一航看向時娟:“種植成本大概多少?按照精耕的來,不算採收。”
在座的都是自己人,實際成本除了駱一航和齊若木不知道之外,其他人都清楚的很。
所以時娟直接回答說:“地租一千七,種子是咱們自己的,就算兩百,化肥農資300,其他雜費150,不算人工一畝2350,算上人工不超過四千。”
成本說實在有點高,主要高在地租。
平地上的好田是真貴啊。
“採收寬著算,我再給它翻個倍,按照一畝一輪總成本八千算,成本八千,產出三千六百公斤,平均一斤一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