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百分百安排在蚯蚓場了。
——
之後的一個月,駱一航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培訓上面。
特殊學校的孩子們,優點特別多。
勤勞、聽話、不怕髒、不怕累。
割草,煮豬食,打掃豬舍,鏟豬糞,拿手掏蚯蚓團,拆廢棄菌包投餌料。
小豬拉的粑粑不夠多,蘑菇房裡廢棄的菌包又特別多,都是有機質,同樣能拿來養蚯蚓,只不過沒有粑粑效果好就是了。
屬於多費力又少產出,效率不高。
這些別人不願意幹,又髒又累還噁心的活,他們勤勤懇懇乾的特別好。
堪稱優秀員工。
但是呢。
這些孩子同樣有許多問題。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一根筋。
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動作慢慢的,時刻不停的,只做一件事。
中途讓他變一下。
完蛋了,節奏全亂,根本反應不過來。
事情乾的一塌糊塗不說,有時候還會受刺激。
大喊大叫,滿地打滾,做出瘋狂舉動。
剛開始的時候駱一航他們不知道,沒概念。
出了好幾次這樣的事情。
幸虧有兩位老師盯著,緊急處理並安撫,才沒鬧出大事。
後來,駱一航、齊若木、張峰,研究著把所有的工作都標準化,流程化,一件一件連續起來。
中途有需要更改工作方式的。
索性就另外派人。
熬了好幾個夜,反覆除錯。
最終把豬舍和蚯蚓場的工作內容變成了一張網,每條橫線和每條豎線都安排了不同的人。
並且把每個人的工作,周幾,幾點到幾點幹什麼,幹完之後再幹什麼,全都列印出來掛在他們脖子上。
並且在各處豎起大牌子。
上面同樣寫好。
每個牌子上再掛一個時鐘。
這才把問題解決。
用齊若木的話講,“求求你,放過我吧,我寧可去教二十個傻兮兮的大學生,也不想再磨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