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教授發動面子,第一把薅到了中科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
他們搞出來“東生”系列大豆品種已達到31個。
“東生79”脂肪含量24.16%,創黑龍江省近50年來高脂品種新高。
“東生118”實現了中重度蘇打鹽鹼地畝產149公斤的突破。
還有專注高產的“東生17、19、37、77”等等等等。
整個東生系列,就是這次黑土糧倉會戰的22個主推專案之一。
豆科植物,特別是大豆,生長有根瘤菌,能固氮。
杜教授薅羊毛薅來的並不是東生大豆,而是東生的父系品種。
東生系列是雜交大豆,其父系用的是一種無限結莢品種。
其特點是植株高大,節間長,結莢分散,頂端只有兩個小莢,甚至沒有莢。
價值主要在於花,用於給另外的品種授粉,雜交出東生系列的大豆。
正合適啊。
能固氮養地、產出不考慮,反正也不會有多少。
大豆秸稈高大,有機質多,可以用來做菌包、發酵後還能餵豬。
餵牛羊當然更好。
糞便——蚯蚓——蚯蚓土——微生物菌群的迴圈又接上了。
僅這兩項就能收回成本。
而收益則還有賣花,確切的說是花粉。
駱一航這才知道,原來花粉也能賣。
人家還有專有名詞呢,叫做大豆花粉異地應用。
很重要的。
因為雜交品種,經常會遇到父本和母本花期不同的問題。
還有父本和母本生長條件需求不一樣,沒法種在一起。
就需要人工授粉。
東生系列需求量巨大,所以花粉能賣高價,大豆實驗室就能回收。
為此還提供了花粉低溫儲存技術。
簽了統購合同。
實驗室提供五百畝的豆種。
什麼品種沒說,適用於哪個型號的東生也沒說。
甚至介紹的時候,東生是因為花期不同啊,還是因為親本適應環境不同啊,全都沒告訴。
這叫保密意識。
哎,又學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