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文英停頓了一下。
齊若木聽的正起勁呢,急急忙忙追問:“成功了沒有?”
文英苦笑了一下,搖搖頭,又點點頭,這是她今天做的最大的表情了。
“成功了,也失敗了。”
“什麼意思?”齊若木繼續追問。
怎麼可能又成功又失敗呢?
文英這次沒有過多遲疑,直接回答說:“我這次運氣非常好,只培育了五代豌豆,就見到了成效。新的品種分離群體後,計算機模擬生長週期在40天,實驗室種植初代42天,二代45天。再經過四到五個世代後,基本就能穩定,我估計在40到50天之間。這是成功的部分。”
“不成功的部分呢?”齊若木又又又追問。
文英嘆了口氣,無奈道:“植株非常嬌弱,開花少,而且授粉後不長豆莢,不結果。”
“呃!”齊若木真的變木頭了,整個人都傻了。
駱一航聽完,腳底下一蹬,划著椅子遠遠離開,捂著嘴努力憋笑。
不結果!!!
又是不結果!!!
這位文英女士,她別是中邪了吧。
上次的西紅柿就是抗病賊牛逼,但是不結果。
這回又是,豌豆生長賊快,還是不結果。
怪不得齊若木問了之後她那麼大怨氣呢。
這要是傳出去,她肯定出名,還會被起外號,“不孕不育女士”……
時娟則完全不知道里面的道道,完全出於專業性,插嘴問了一句,“師姐,您好,您是不是雜交出三倍體了?”
三倍體,就是細胞內有三組染色體,這種植物就是沒法繁育的,不長種子。
比如說野生香蕉籽可多了,但是常見的香蕉,裡面就沒有籽。就是三倍體的香蕉,只能人工扦插種植。
還有無籽西瓜,也是三倍體。
文英聞言搖搖頭,“不是三倍體,就是單純的難以授粉結果。我將初代繁育了215株,長出了三個豆莢,15枚種子。二代只有這十五株,長出後我選了三株進行組培,培育出750株進行培育,長成後一共結了七個豆莢。”
“那麼是養分缺失?種植密度問題?水分?”時娟幫著提了好幾個可能,都是豌豆不結果的常見可能性。
文英微笑了一下,搖搖頭,“我正在做分組比對實驗。我懷疑可能是養分需求獨特,就怕是某一種微量元素需求特殊,那這個品種就完全沒有推廣的價值了。徹底失敗。”
時娟能想到的,文英都想到了。
既然提到養分和微量元素,齊若木也跟著提了幾種可能性,有幾種文英還真沒想到,都記下來打算嘗試一下。
三位專業人士聊的熱火朝天。
——
駱一航在邊上聽不懂,腦子開始發散。
為什麼會福至心靈,突然讓齊若木去問他大師姐呢?
還問失敗的品種。
竟然還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