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近期農科院的研究專案和成果介紹。
光是新作物新技術新農資推介,就有小半本,四百多項。
齊若木說了,“一期四百多個一點兒都不多,這可是全國幾十個省級農科院,999家各類科研機構,數千傢俬營企業和獨立研究所的成果。”
也不知道是湊巧還是什麼,全國的農業科研機構,正好是999家。(我一個省一個省拿計算器加的。)
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
最少的是帝都,只有兩家,一家叫帝都農大,一家叫國家農科院。
最多的是廣東,一個省73家。
陝西算是比較少的,只有24家。
在這四百多項成果裡,涉及新作物和改良作物的有一百多種。
再去掉家禽家畜水產畜牧,去掉大面積作物,牧草和主糧,再去掉花卉和觀賞植物。
還剩下七十多種,適合在溫室裡種植的作物。
然後駱一航和齊若木在這七十多種裡面糾結了好幾天。
昨天,駱一航和齊若木不斷拉高標準,大路貨不要,生長週期長的不要,價格低的不要,沒特色的不要,嚴格篩選掉了四十種。
但是剩下的作物。
通通各有特色,再配合上駱一航這邊的“土壤”,通通都是王炸。
哪個看著都挺好,太難選了。
今天叫上時娟,在剩下的這些裡再次進行篩選,搞一場分組PK。
開始之前,時娟還納悶呢,“為什麼要從新品裡選,新品沒經過市場考驗,有風險啊。”
齊若木給她解釋說,十個普通日光溫室種的都是大眾品種,連棟溫室分成四個區域,有三個種了傳統優質品種,最後一塊完全可以冒點險,嘗試新品,作出梯隊。反正以這邊的“土壤”種什麼都不愁賣。
這也是齊若木給駱一航建議的。
駱一航也認可了。
時娟恍然大悟,同樣覺得是個合適的方向。
然後大家一起篩選。
先把剩下的作物分類。
分成經濟作物、灌木水果、草本水果、蔬菜、花卉幾個大類。
在大類中進行PK。
每個分類選出最好的,然後再橫向比對。
首先,經濟作物,一種咖啡勝出,齊若木和時娟都暢想著自己種出來的咖啡得有多好喝,每天早晨衝一杯得有多幸福了。
其次,草本水果,大家一致同意雲省農科院搞出來的新品黑草莓,特點沒別的,就是甜,甜度超過20,一咬一包糖。水果這東西,甜度就是王道。
再次,灌木水果,在藍莓和覆盆子之間,大家產生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