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剛認識他們的時候,聊起來支教的地方,兩口子都說挺好的,wifi快遞自來水,啥啥都有。
生活輕鬆工作省心,還有浩瀚的隔壁絕美的星空。
但從影片裡能看得出來,他們支教的地方其實挺艱苦。
校舍只能說整潔,不破,原木的桌椅板凳,木板刷黑漆就是黑板,多媒體教學工具一概沒有。
宿舍只能說寬敞,沒漏,傢俱家電少的可憐。
學生們的衣著不新不舊,也只能說保暖,款式就不用談了。
唯一能夠稱道的就是伙食,肉蛋奶齊全。
自然環境看著更是艱苦,學校圍牆外面就是大戈壁,好幾條拍的颳大風,還有白毛雪。
駱一航看了之後有點觸動,問了問:“我想給那裡捐點錢,應該怎麼聯絡啊?”
其實問的是合不合適。
張越和張悅都搖頭說不用。
“那邊不缺錢,財政撥款挺充足的,吃喝教具都不缺,老師也一直有,我們走了還有別人。”
“那缺什麼呢?”
“缺見識。”
“見識?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吧,他們跟大城市是脫節的,很多在城裡已經是常識的東西他們沒見過,不理解。”張悅說道。
張越則又補充說:“即便是上學這件事,他們也只是因為要求要上學,不得不上,上學學到的東西他們不知道能幹嘛,不知道為什麼學,沒興趣,讓學,所以就學了。”
“這個……”怎麼幫啊,駱一航遲疑道,“要不然我捐些課外讀物?”
“沒用的。”張悅搖搖頭,“我們買過好多,但是吧現在的小學生課外讀物吧,唉,沒法說,反正不靈。”
“那網上的科普影片呢?”駱一航又問。
“我們也試過,簡單的太簡單,難的太難,主要吧是思維都是對準的城裡孩子,影片裡面隨口一提舉個例子的東西,拍攝者以為孩子能理解,可能城裡的孩子理解,但是那邊的孩子就理解不了。”又是張越補充的。
“算了,不聊了,等他們上中學,到縣裡市裡自然就好了。”
閒聊嘛,張越就打算這個話題揭過。
但是駱一航突然想起來,上回寫信的時候,丁蕊說過,她們科學院每個所都有宣傳部門,也會搞點小科普啥的,還有具體的任務和專門撥款呢。
國家頂級科研單位的宣傳部門,沒準就有相應的計劃呢,問問唄。
當著張悅和張越的面,駱一航給丁蕊留言說了下情況,讓她有空問問就行。
還把張悅的名片推了過去。
如果有呢,就告訴張悅一聲。
兩個張老師在那邊支教了三年,有感情的,也算了結他們一件心事。
如果沒有……那就沒有唄。
只是閒聊聊到這裡了。
然後駱一航請這兩口子吃了頓飯,臨別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