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部分人,特別是前排貴賓席,沒有一個人在笑。
駱一航擺擺手,“別笑,這已經很厲害了,她使用的是傳統育種方式,也就是育種2.0、五年能出成果已經非常非常不容易。”
“雖然很難吃。”
“但是畝產能輕鬆達到七千斤呢。”
“雖然很難吃。”
駱一航連續說了好幾個很難吃,臉上也露著笑。
但那是欣慰的笑容,而非嘲諷。
說到這裡。
駱一航頓了一下。
問了個問題,“請問大家,什麼是科學?”
問完之後,駱一航揮手讓攝像機照向臺下。
“現在現場有許多位專家,教授,我這個問題有點班門弄斧了。”
“所謂的科學,就是透過觀察、實驗和分析來研究自然界,並試圖解釋和預測。”
“科學基於可觀察的事實和資料,並能夠在相同條件下重複進行。”
這番回答就是科學的定義,臺下的專家教授們微笑著衝駱一航點頭。
駱一航向他們躬身回禮。
隨後又舉起話筒。
“回到剛才的話題。”
“後來,我們把小姑娘留了下來,使用育種4.0技術,分析出她的土豆高產的原因。”
“簡單來講,她將土豆體內澱粉轉化酶的控制閥給敲掉了,光合作用所產生的糖分,一出現就被轉化成了澱粉。所以土豆長的又大又快,卻非常難吃。”
“再採用分子標記法,輻射誘導等方式,將這一特性成功轉移到了一個名為74128的土豆品種身上。”
觀測、實驗、分析,並可複製。
這就是剛才駱一航所說“科學”的一個具體表現,完全符合定義。
“那麼,研究是什麼?”
駱一航又問出一個問題。
不過這回他很快就自己回答。
“研究,就是在科學成果的基礎上,明確一個目標或問題,遵循一定的方法論,可能包括新理論的提出、新方法的開發或現有知識的擴充套件,指導並進行的探索過程。在研究的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開發和完善原型,使其成為一個更加成熟和實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