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隨後童衍給駱一航做了一次掃盲。
工業酒精和醫用酒精,葡萄糖等等,70%的成本是原料成本。
原料主要是玉米、小麥、薯類和木薯。
前三樣都是糧食,木薯雖然不是糧食,但它是熱帶作物,國內種植面積小。
薯類,也就是土豆和紅薯,澱粉含量太少,產出比過低,很不划算,用量佔比不高,也就一兩成的樣子。
就以玉米和小麥用的最多。
佔到整個行業的六成以上。
但是,玉米和小麥屬於國際上可交易的大宗農產品,更是三大農產品期貨大豆、小麥、玉米的其中之二。
一方面屬於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物資,儲備分配需要嚴格控制。
另一方面又受到國際糧食價格的巨大影響。
波動的厲害。
甚至一年之內,都可以跟坐過山車一樣。
比如去年。
以玉米為例,價格最低時候2100元一噸,高的時候3300元一噸,波動超過50%。
並且總體處於連年上漲態勢。
而以糧食為原材料製造的基本衛生用品和基礎化工原料,價格又需要控制,不能波動太大。
這對企業生產非常不利。
即便企業採用低價時囤貨,與各大農企農場簽訂供貨合同等方式儘量穩定原料成本。
但是在千萬噸級的產量需求面前,杯水車薪。
就因為原料價格,醫用酒精和工業酒精生產企業已經連續好幾年全行業虧損了。
葡萄糖產業還能將將維持,因為葡萄糖的原料還可以用甘蔗。
——
聽完童衍的講解之後。
駱一航瞬間就懂了,為什麼這次來了這麼多企業,還有兩個部委共同前來考察。
剛才說了啊,基本衛生用品和基礎化工原料。
越是基礎的東西,進步越難。
秋雁九號,這不是農產品。
這是基礎工業原料。
跟原油、鐵礦石、合成氨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