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今年脫貧監測資料,人均年收入10018元代表脫離貧困。
村子一把收入了六百六十多萬。
扣掉成本之後。
皮營圪臺村八十七戶,三百一十九人,人均收入一萬五千多元,僅秋雁九號此一項,他們村貧困的帽子直接摘掉。
下一步就是走向富裕。
村裡的收入問題很快達成一致。
不過後面要商量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重要。
秋雁九號既然已經初步試驗成功,在本地產量又如此高,效果如此好。
那肯定要留下啊,擴大生產啊。
這就是像駱一航最開始所說,一個可以帶動一片。
這現在大財主又來了,為什麼要說又。
反正跟方山縣一樣,招商部門工業農業部門,齊聚一堂,所考慮的也是要做成產業,上下游聯動起來。
擴大生產是肯定的,快速達成一致。
不過後續嘛,企業代表們說了,搞產業沒問題,靠近產地生產對大家都有利。
但是地方上是不是也要做出些表態呢。
比如基礎設施是不是是不是得給準備好呢?三通一平產業園區有沒有?
這邊比較偏遠,本地市場又小,產品生產出來往外運的話交通運輸怎麼辦?招工住房生活設施怎麼安排。
還有種植過程中可是遇到乾旱了啊,水利設施要不要搞一搞。
這邊條件比山西差了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更多。
協商的時間會很長。
不過大方向雙方是一致的。
剩下的細節可以慢慢談嘛。
反正秋雁九號還要再試種幾輪,才能最終確定。
產業的會議駱一航參與了幾次就沒再去。
因為張教授那邊也要開個會。
駱一航還是組織者,再次將各個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企業召集過來。
總結經驗,暢談改進,以及為皮營圪臺村和庫布齊沙漠腹地這一大片區域規劃後續生產。
秋雁九號雖然收益高,但是在庫布齊沙漠這麼脆弱的生態環境下,一年四季全種植這一種作物是不現實的。
如何規劃輪作,如何穩住並改善生態,如何作物搭配,還要兼顧農牧,最好還有林業,防沙很重要啊。
事情太多太多。
都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
駱一航這個搭臺子人,在參與了幾次之後,果斷的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