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22.共襄盛舉 (2 / 3)

這樣的田,在平原地區基本上是放棄的,投入高產出少,不划算。

但就是這樣的田,卻是當地人,耗費了三十多年,從沙海里“搶”出來的。

短短一個“搶”字,包含著多少人的汗水、辛苦、血淚,還有多少人的青春。

唉,不敢想。

駱一航抱著丁小滿又坐回到桌子上,換了個話題:“剛才看衛星圖,那邊附近好像有一條河,有水麼?距離多遠?能否灌溉?”

“有水有水。”這回是那位額爾德尼老人飛快答道,“那是黑賴溝,進黃河裡頭的,離著三里多,有渠,能引水。”

“水量怎麼樣?”駱一航又問。

這回又換回了尚廣泰回答:“原先不行,泥沙多,沒幾滴水。18年的時候市裡搞了攔沙換水工程,在黑賴溝上建了151座攔沙壩,攔洪滯沙,減少入黃泥沙,從而置換出部分黃河輸沙用水量。到今年已經置換出2800萬立方,農業用水基本能滿足。”

此話一出,彈幕上轟動了。

【什麼工程?一百多座大壩?】

【我看那個進黃河的小河,那麼細,建了一百多座大壩攔沙,沒聽說啊】

【怪不得黃河都變清了呢,什麼叫基建狂魔!】

【這種事怎麼沒見宣傳啊,要是國外搞這種工程,能宣揚的滿世界都是,八百個媒體吹一年】

【我查到了,就當地政府發了篇公告,講了幹了這事,然後就沒了……沒了……】

網友們在熱烈討論之時。

駱一航又說了一聲,“幫我接老齊。”

很快,齊若木接通,他是視訊通話,直接顯示在一塊螢幕上。

“老齊,庫布齊沙漠中心地帶土樣你那邊測的怎麼樣?”駱一航也沒客套,直接問道。

齊若木同樣沒廢話,直接進入工作狀態,“土層厚度三至四公分,下層砂質和半砂質,有機質缺乏。”

“解決辦法呢?”

“人工補氮,人工補磷,鉀肥足夠。不過不是長久之計,使用有機替代,出水口做回彎,種植綠狐尾藻。你那邊的蚯蚓土,運三百噸過去增加有機質。”

“等等。”

駱一航先把齊若木打斷。

“再接一下時娟。”

很快,時娟出現在另一塊螢幕上。

這回都沒用駱一航開口,她直接說了,“川省農科院的早育技術非常好,我可以搶出五天時間。土層太薄,起壟怕破壞土壤層,需要採用平作,反正那邊也不用考慮排水。”

“施肥方面齊師兄專業,我沒有意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