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662.打死這幫謎語人 (2 / 2)

當最後一袋土豆放上稱,顯示出讀數之後,許多人忍不住發出驚呼。

兩萬七千八百斤!

震驚?不只是震驚,是開了震動模式好嘛。

清音農業他們原來真沒吹牛啊,不但沒吹牛,還收著說呢,簡直太保守了。

明明說的實驗室內兩萬五千斤產量,結果還多了兩千多斤。

一時間各種營銷號開始了,畝產第一啊,打破世界紀錄啊,吧啦吧啦。

引得貓貓頭官號都要親自下場回應。

【各位親們啊,兩萬七千八百斤是實驗室產量,做不得數的。畢竟誰也不知道其他實驗室的產量是多少。】

【另外,就我們所知道的,在國內,我們也不是第一啊。】

【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有一個專案,面積換算成畝,年產量117噸呢。我們兩個月13.9噸,算年產的話,不過83噸。差得遠嘞。】

【具體的大家也別打聽,過於先進,不便展示,但又想炫耀。知道有這麼個事就完了。】

【那專案我們可眼饞了,非常非常想撬過來,都市所,合作一把唄~~】

他還隔空喊上話了。

網友們看了之後紛紛表示,打死這個凡爾賽!

還什麼過於先進不便展示,我看你就是騙感動的,我告訴你,你真準,我現在老驕傲了。

又是這樣,又是這樣,同樣的套路反覆玩,有意思麼?想想年前的土豆,也是這樣子,突然丟出來還當謎語人,結果幾個月後,咣噹一下放這麼大顆衛星。這都是套路啊,大家要清醒一點,我猜117噸的技術肯定已經快成熟了,過不多久就該公佈,而且肯定不只是產量那麼簡單。

要麼說聰明人就是多呢。

農科院的官方賬號,還跑來給這條回覆點了個贊。

實錘了啊,真有畝產117噸的技術,真的不只是產量高這麼簡單。

無數網友又歡喜,又生氣。

歡喜的是,【現在的農業科學家正在顛覆千百年來對於傳統農業的樸素認知,這個世界越來越像科幻時代】

生氣的是,【打死這幫謎語人!!!】

如果說這只是小小調侃的話。

那麼接下來,就是真正的“譴責”了。

或者叫哭訴。

許許多多的農學生啊。

跑來貓貓頭官號這裡質問。

【為什麼開會討論的片段只有這麼少!】

【你們懂不懂什麼是珍貴啊。那是杜教授,杜教授的課有多難排你們知不知道!這還是在對一個實際問題在討論,能當教案用的。】

【還有齊大佬,真大佬啊,他都不教課的,只做研究,每年刷刷發論文。他的論文我都跪著看啊】

【兩位大佬討論問題,你們竟然只放十分鐘,還是半截進半截走,還有天理嗎!放全程犯法是嗎!】

【白板上的截圖我都翻爛了啊,土壤中的磷貢獻那裡為什麼要打叉,為什麼又打勾,為什麼還打叉,我畢業論文選題就是磷貢獻啊,急得我一宿沒睡著,求求了,告訴我吧】

甚至還有庫布齊沙漠附近農技推廣人員發了長文。

先感謝專家們的辛苦研究。

緊跟著進正題,說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很多農田,土層薄,有機質缺乏,特別是磷少的可憐,補充磷肥又經常措施不當,甚至造成汙染,耗費幾十年改造沙漠變成的農田重新荒蕪。

心疼啊。

懇請將右邊白板上的條目討論過程放出,保證用心學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