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22.青木醉 (3 / 3)

玉米處理完之後,還要放進大水缸裡,加水浸泡。

還只能用院子裡那口井裡的水。

一邊泡,一邊將不飽滿的玉米粒挑走。

這兩項,就限制住了青木醉只能屬於本地酒,沒法擴大生產,走不出青木川。

玉米浸泡好之後,還要上鍋蒸。

魏雲濤帶著羅少安去到蒸房,滿目水汽,熱浪滾滾。

裡面熱的啊,得有四五十度,幾個小夥子在裡面忙活,有的壓槓子起蒸屜,有的拿大鏟子翻,有的在加水。

全身上下都汗透了。

這活還真不好乾,就在這屋裡,別說幹活了,光是待著,已經是煎熬。

但是呢,看一陣卻發現,這些人幹活乾的一絲不苟,甚至還在有意識的控制汗水不會濺進蒸鍋。

羅少安還專門問了這個問題。

魏雲濤說本土酒,賣的就是本鄉本土的人,萬一弄髒了,給百年的招牌抹黑。

汗珠一滴兩滴的看著不起眼,但是這玉米,要蒸十個小時,中間還要灑好幾遍水,還要翻,還要加新玉米粒,蒸鍋開開合合好幾次,工序複雜著呢,要是不注意,汗水滴進去,累加起來可就不少了,做出來的酒就絕對變味。

而且現在酒坊裡幹活的,大部分還都是當初那些夥計的後人,外人極少。

酒坊有自己一份,給自己幹活呢,當然要仔細小心,乾的越長久越好。

打出名氣的酒坊,即便只賣給本鄉本土,真不少掙錢。

隨後,魏雲濤又帶著去看大蒸鍋。

真真正正的一百年前的大蒸鍋,現在還用著呢。

這鍋大到什麼地步。

開蓋都不是拿著把手掀開的,得用房樑上吊著的槓子,好幾個人扒著往下壓,才能把鍋蓋吊起來。

靠到近前,熟玉米味道濃的沖鼻子。

據魏雲濤說,也不知道是這些蒸鍋經年累月的蒸玉米,已經被燻入味了還是怎麼的。

青木醉還就得用這些鍋蒸,蒸出來的玉米釀的酒味道才醇,換了鍋就是不對勁。

這也是傳統嘛。

看過了蒸房之後。

魏雲濤帶著羅少安從裡面出來。

嚯~~

驟然冷了下來,暖暖的春日就跟回到寒冬一般,羅少安激靈靈打了個哆嗦。

趕緊,進去隔壁屋子。

這邊是涼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