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與風情女上司> 正文 第596章 要慎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596章 要慎重

哼,姓伍的你要搞清楚,你是橋腳鎮的鎮長,不是安青縣的縣長,有求於我居然還敢用領導對下屬說話的語氣,這是在我這個年輕人面前倚老賣老擺你的老資格嗎?

有了這個怨念,張文定就沒了跟伍大海繼續敷衍下去的耐心了,眼皮子往下一趴,淡淡然道:“這個情況麼,你們再打個報告,啊,今天就到這兒吧。”

對上別的前來彙報工作的人,張文定就算要趕人,話也不會說得這麼直接,看看錶端起茶別人就會知趣地走了,可是這個伍大海,他覺得還是直接點好,一來解恨,二來嘛,也免得他假裝沒聽懂。

其實以伍大海的作風,不管領導是暗示還是明確宣告要趕人了,他都會明目張膽地賴下去。

不過,那是面對別的副縣長的時候,真要對上了縣長,他是一點脾氣都不敢耍的,而現在,對上張文定這個副縣長,他也不敢亂耍脾氣了,心裡那個賴皮的性子還只剛冒了一下頭,便馬上被他給壓了下去,帶著深深的不甘,恭敬告辭。

等到伍大海出去之後,張文定就又拿起報告看了看,心中頗為猶豫。

這個專案,貌似還是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啊,如果要搞,還真得抓緊時間,因為正月間就可以移栽葡萄苗了,最遲不能超過三月份。

在移栽之前,還要選擇優質苗的供應商,改善土壤環境,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肥力,土質的疏鬆和保水等方面也要做好,以及土壤PH值調整到最合適葡萄生長的程度等等,這些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等這些搞好,還要在葡萄田裡搭架子,那是水泥樁架,使葡萄藤長高後只在水泥樁架上攀爬,等葡萄藤長成之後,人在葡萄架下走,伸手就能夠採摘到葡萄,最多也只要搭個小凳子就能夠採摘——這是高架。

矮架的話,成人進去摘,還得彎腰呢。

這些東西,都是需要技術員給種植葡萄的農戶先進行培訓,然後還要現場指導的。

這個也是需要時間來做的,技術員好請,可確定試點村之後,要召集村民開會學習,鄉鎮裡和村支兩委還有得大量工作要做呢——徐波分管農業這兩年,可是把好幾個鄉鎮的農民折騰得怨聲載道,對這種大家一起搞種植養殖的事情已經到了極其抗拒的地步了。

要改變這種抗拒,不是個容易事啊。

……

因為左正被免去公安局長職務的影響,張文定心狠手毒的名聲傳遍了安青的官場,至少副科級以上的幹部基本上都知道這位爺不好惹了。

有了這個基礎,張文定雖說還不能做到令出必行,可下面的部門,對他的話卻也算得上還比較上心,讓他的工作開展得還算比較順利。陽奉陰違的人自然有,不過卻沒人敢明目張膽不把張文定這個年輕的分管副縣長放在眼裡了。

在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能夠取得這種效果,張文定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哪怕得罪了兩個縣委常委,那也是值得的。

這個星期,伍大海沒再找張文定彙報工作,倒是附陽鎮黨委書記孟冬寒帶著分管農業工作的副鎮長姜滋潤前來了,遞了份報告,目的自然是為了明年市發改委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經費。

當初吃夜宵的時候,高雲鳳所說的話,孟冬寒可是聽了個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的,回去後自然就開動腦筋想辦法搞專案了。

孟冬寒是看出了市發改委總經濟師高雲鳳跟鄧經緯關係不錯的,那個經費,如果真的撥下了來,肯定少不了巨木鎮。

但這種好事,不管機會有多大,該爭取的一定要爭取,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巨木鎮拿大頭,他附陽鎮也要分點油水出來。退一萬步講,就算這次沒爭取到,下次有什麼好事,縣裡總能多考慮一下附陽鎮。

其實吧,這個事情,應該是鎮長來跑才名正言順,可孟冬寒因為跟張文定是黨校同學,有份交情在那兒,而且分管農業副鎮長姜滋潤跟孟冬寒又有一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孟冬寒自然不可能讓鎮長搶了這個好處,所以親自帶著姜滋潤來了。

有交情就是好,別人彙報工作就僅僅只是彙報,孟冬寒和姜滋潤兩個人居然還能跟張文定一起吃中飯,並且是由張文定請客。

這個待遇,還是讓孟冬寒覺得相當有面子的。

不過,在有面子的同時,孟冬寒也有點擔心,張文定作為分管領導,卻要請自己和姜滋潤這兩個跑專案的下屬吃飯,該不會是對附陽鎮的專案不感興趣吧?

說實話,張文定對於附陽鎮報上來的幾個專案還真的不是很感興趣。

他最近看了不少各鄉鎮的農業情況,大家都把目光盯在種植和養殖這兩個方向,有幾個鄉鎮也取得了成功,但更多的鄉鎮因為跟風,看到別人種什麼養什麼掙錢了,他們就跟著來,最終弄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有東西沒價格,搞得不死不活的。

他對附陽鎮的專案不感興趣,倒不是他對在農村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有成見,而是附陽鎮報上來的幾個專案要麼就沒有新意,要麼就是需要的投入太大,有點不切實際,不像是想真正發展農村經濟,但像是隻為了要到款子,並且是往多了去要。

有了這種感覺,他自然對這幾個專案沒興趣了。但畢竟跟孟冬寒還是同學,孟冬寒對他又很是尊重,再加上孟冬寒又帶了個女同志過來,他也就給孟冬寒個面子,請他們吃頓飯了。

以前張文定光聽魏本雄說過徐波搞養殖搞種植所鬧的笑話,覺得這光靠這兩樣來發展農村經濟不靠譜。可是經過反覆思考,他覺得養殖和種植這兩個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養什麼種什麼、怎麼養怎麼種,卻是大有問題的。

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想要搞起來,都要形成規模,但卻又不能盲目擴大。可由於這些都是村民自願的行為,形成規模容易,但想要控制著不盲目擴大,那就沒什麼好辦法了。

畢竟,在利益的驅駛下,誰不想多搞一點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